杭州,正在用开挂模式往一线城市奋起直追。往一线城市崛起的过程,也是财富流动的过程,一大波财富追逐者渴望搭上杭州这一波,挣点小钱钱,其中最快的就是房产投资,想必已经有一大波筒子已经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但是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对广大手上子弹不多的筒子们来说,杭州辖区已经机会不多。那下一步,目标应该瞄向哪里才能未雨绸缪,吃到下一波杭州崛起的红利呢。答案是杭州的卫星城。
-什么是卫星城?
卫星城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核心城市+卫星城。
卫星城的形成离不开三个必要条件:一个是核心城市对资源极具吸引力,但城市的容纳度有限,被大势所迫产生资源外溢现象;第二是“卫星城”与“核心城市”的空间联系要高,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交通便利。第三个条件为潜在卫星城必须有承接外溢资源的能力,且资源导入的想对成本较低(一般为县或县级市);这样才会形成“卫星城”。
资源的外溢又有两种可能:核心城市产业升级导致低端产业转移,如上海工厂转至苏州、嘉兴;另一种可能是核心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导致人才不堪生活重负搬至卫星城居住但未放弃核心城市的工作,如北京工作廊坊居住,或上海工作昆山居住。
第一种可能多为政策导向,或资金资源的转移,会造就东莞这样的工业城市;而更有意思的为第二种可能,它是弱政策导向但是年轻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于是有了北京50公里外的廊坊、三河(燕郊25公里),上海50公里外的昆山(花桥25公里)。他们如今的发展状况,经济可鉴。北京、上海的资源溢出众所周知,那么,杭州是否有望成为城市群核心城市,而它的卫星城会是谁?
-杭州的核心城市的潜质
杭州曾是、或者是至今仍是上海的卫星城,但随着杭州城的崛起,它有没有可能成为其它城市的核心城市,或者是它是不是有资源溢出可能的城市?答案是肯定的:
杭州——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二名,GDP增速9.5%,超全国增速近三个百分点;
杭州——在新经济地位仅次于北上深,稳居前四;
杭州——汇聚的资金总量大约3.7万亿,仅次于北上广深;
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广州,A股上市公司数量亦仅次于北上深;
杭州——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浙江省,且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经济充满活力;
杭州——在年常住人口净增长28万,仅次于深圳、广州的增量;
杭州——也是逃离北上广深传统一线城市的人最多的去向,离开一线城市的人超过13%来到了这个城市;
杭州,是最接近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杭州是否有成为核心城市的可能不需要更多的证明。未来可期,潜力不言而喻。
-谁有潜力成为她的卫星城
这也是成为卫星城的第二个必要条件,即与核心城市的空间联系。
假设核心城市与潜在卫星城直线距离50km内,按照这一标准可以筛选出紧邻的德清县(湖州),桐乡市(嘉兴),海宁市(嘉兴),柯桥区(绍兴),越城区(绍兴),诸暨市(绍兴)如下图:
其实柯桥和越城均为绍兴市区,这两区更像广州市区与佛山市区的关系。劳烦设想一下,一个市区因产业升级将其第二产业外迁,另一个城市的“市区”会接受吗?显然不会,所以绍兴两区不满足卫星城第三个条件(承接外溢资源的能力),就凭借这一点便排除了柯桥、越城两区。
-谁将是是杭州第一卫星城?
其实就是聊一聊“离开”杭州后,哪些是最优选择。我们按以下标准甄选、比较这些区县:交通、经济、房价和人口政策。
——交通(高铁、公路、轨道交通、机场),资源外溢载体
资源外溢需要一个载体,就是交通,距离近固然重要但不完全代表交通便利;
空间距离近不完全代表交通便利,但是绍兴的大小交通至杭州真的很方便。杭州南站、机场站和在绍兴地域内的绍兴北站均为绍兴提供了无限的便利。
-还是用数字说话,从机场开始:
杭州、绍兴、湖州、嘉兴四市仅一个4F级别机场——萧山国际机场,距离杭州市中心27公里的萧山区。将机场试做新的圆心跨出50公里,再参照杭州最新的交通规划,最大的受益方除了绍兴外,便是海宁和桐乡。
-接下来便是高铁:
我们比较几个城市的动车D或高铁G到达杭州(杭州站或杭州东站)所需时间和每日班次:
德清-杭州14-23分钟,36班次/天
桐乡-杭州17-24分钟,34班次/天(桐乡站至桐乡市区和海宁市区距离相当,实为两市公用高铁站)
海宁-杭州13-14分钟,27班次/天(海宁西站为高铁站,距离海宁市区约30公里)
诸暨-杭州23-25分钟,34班次/天
通过比较,明显绍兴更具优势,而其它四城不甘示弱且实力相当。高铁一轮打成平局。
-接下来是公路
网友抛出的杭州“三环”——杭州城市组团环线,即将开工的帖子曾经刷过朋友圈,尤其是海宁人民的朋友圈。因为除了杭州本市,海宁的两个镇子也被划了进来,有人言海宁即将并入杭州。
不谈八卦和政治。从高速、快速路上对比,每个城市均有高速、快速路直达杭州,车行至杭州市政府的距离如下:
德清-杭州50公里
桐乡-杭州62公里
海宁-杭州64公里
诸暨-杭州70公里
显然德清是此轮胜者。
-其实对于现代都市的卫星城来讲,最重要的交通联系还是轨道交通!
杭州在建或待建的市域轨道交通共八条,一期已在建四条(临安、富阳、柯桥、海宁),二期规划中四条(德清、富阳城际二期、富阳西站至富阳高铁站、机场快线)。通过最新规划看到,曾经列入市域轨道交通的桐乡、诸暨不见了踪影,仅保留了德清线。
临安、富阳均属杭州行政区划,刚刚设区不久,开设轻轨无可厚非;绍兴柯桥区为杭绍核心城市也可以解释。而八条线中仅保留下的海宁和德清显得格外抢眼,非杭州郊县、非核心城市市区、非重点项目导向。设想一下,同为县级市,百强县第一名的昆山的轨道交通也仅通车到紧邻上海的花桥镇,且目前全国任何县或县级市中,并未有地铁开通的先例。杭州的这一城际规划对于海宁和德清的地位可想而知。
卫星城形成的必要载体,海宁和德清远优于桐乡和诸暨;而在建设中的轻轨海宁线使得海宁略胜一筹。
——经济状况
数据在上,划重点:
德清——地区生产总值最低,但增长速度最快;
桐乡——服务业占比最高;
海宁——人均GDP最高,人口导入速度最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
诸暨——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社零总额及增长速度最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
总体来说,海宁和诸暨经济指标最灼人眼球;
——房价及人口政策
退居二线后,是否能接受得了这个成本?也是成为卫星城的第三个必要条件。来看一组房价地图(图为年2月份各区县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笔者就放上看看,请自行体会)。
杭州及周边城市对人才落户相对宽松,购房除杭州本市和绍兴市区外,德清、桐乡、海宁、诸暨外地人都有购房落户资格。此轮四城打平。
结合以上讨论的各个因素,四个城市都具有成为杭州卫星城的可能。而哪一个才是所谓的“第一“?
将以上评价点归类,并进行量化对比(公共交通30%,空间距离20%,经济状况20%,房价20%,人口政策10%):
注:评分越高代表该项指标越有优势(房价越高评分越低)
如此评价找到的杭州第一卫星城是——海宁,即便它不是经济状况最好,也不是房价最低的城市。
-当海宁成为杭州第一卫星城之后
海宁本属于杭州,跟着杭州吃香喝辣的状况指日可待!
刚刚只抛出了年2月这一时点房价,重头在这儿:从年至年,德清、桐乡两城市房价年复合增长率均超12%,年涨幅更达50%。而相似城市级别的海宁、诸暨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3%、3.7%,实属异常。笔者做了一个假设:若海宁、诸暨两市的年复合增长率同为12%,海宁、诸暨此时房价分别为2.3w和1.7w。
笔者仅做假设,读者朋友们乐呵乐呵即可。将来城市发展如何,时间说了算。生活本不易,请多从其中找点乐趣!
附:
以上数据均来自公开网站:各地区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各地区十三五规划,中国房地产协会,房天下,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