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杨某、徐某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杨某、徐某共同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元,并在杭州市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刊发赔礼道歉声明。
案情速递
年初,杨某和徐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国家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在无专业饲养条件的情况下,先通过互联网获取陆龟出售信息,继而陆续购买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的辐纹陆龟、附录II的苏卡达陆龟等各类陆龟共计余只,后通过网络平台将其中余只陆龟出售并邮寄至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期间,20余只陆龟分别在收购、出售后死亡。
年10月10日,萧山检察院以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该罪名于年3月1日起修改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法对杨某和徐某提起公诉,萧山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0万元,判处被告人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检察机关认为
杨某、徐某通过互联网实施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致使部分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死亡,破坏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遂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二人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元,并在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裁判要点
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行为破坏了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害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故依法判决支持公益诉讼起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两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赔偿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失元,并互负连带责任;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法院指定的杭州市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刊发赔礼道歉声明。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遗传资源价值和观赏价值,亦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与个人、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都息息相关。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且触犯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故需要承担刑事和民事双重法律责任。
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并非是孤立和完全闭合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乃至全球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我们每个人充分尊重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破坏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