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
一、诗歌鉴赏
1.(·浙江杭州萧山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②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③高。
注释:①九日:重阳节,有在鬓发插菊花的习俗。②秋香:菊花。③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诗歌第三句中“湿”“满”两字表现了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浙江绍兴柯桥区·七年级期末)(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臣某言:伏奉①去年二月十五日敕②,苏州宣赐米一十二万硕,委刺史据户均给者。恩降九天,泽流万姓。伏以臣当州去年灾沴③尤甚。水潦虽退,流佣尚多。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询访里闾,备知凋瘵④。方具事实,便欲奏论。圣慈忧人,照烛幽远。特有赈恤,救其灾荒。苍生荷再造之恩,俭岁同有年之庆。臣忝⑤为长吏,倍万恒情。无任感激抃跃⑥之至。
(刘禹锡《苏州谢赈赐表》节选)
(注释)①伏奉:敬谨承奉。②敕:皇帝的命令。③灾沴(lì):自然灾害。④凋瘵(zhài):衰败。⑤忝(tiǎn):有愧于,谦辞。⑥抃(biàn)跃:手舞足蹈,表示欢欣鼓舞。
(丙)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2.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惟吾德馨(_______)
(2)往来无白丁(_______)
(3)灾沴尤甚(_______)
(4)流佣尚多(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特有赈恤,救其灾荒。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5.《庭竹》一诗中刘禹锡说,竹“依依似君子”。请结合《陋室铭》《苏州谢赈赐表》两文,说说刘禹锡“君子”形象的内涵。
6.(·浙江绍兴越城区·七年级期末)古诗阅读。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①澧水:地名,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北澧县)。②枳壳花:即枳树花,色彩淡素,有清香。
本诗后两句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都写到了春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七年级期末)阅读《楚城》》,完成各题。
楚城①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释)①楚城:楚王城,指秭(zǐ)归。淳熙五年(年),陆游被宋孝宗从抗金前线召还东归,顺长江而下到达秭归时,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7.有人说本诗首句的“悲”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联系全诗和注释,说说“悲”字有哪些含义?
8.现代文学家霍松林评价本诗“巧用衬托,新颖创辟”。请参考“小贴士”,举一例进行赏析。
小贴士:衬托手法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如,《爱莲说》多次使用“衬托”。
9.(·浙江湖州长兴·七年级期末)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①已三朝②。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魂归未得,不用楚辞③招。
(注释)①伐叛:指讨伐乱臣贼子。②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③楚辞:相传屈原所作的诗歌总集,此处化用《楚辞·招魂》。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填空。
颈联中,黑水是河水名,在秦地,借指作者故乡。青郁郁的枫林,灰蒙蒙的雾霭,一“暮”一“遥”,渲染出梦中归途(1)______的特点,与首联中“(2)______”一词相照应。
细读颔联和尾联,诗人联系个人与国家的现状,发出“梦魂归未得”的慨叹,抒发了诗人(3)______。
(·浙江湖州吴兴·七年级期末)钟山即事①
王安石〔宋代〕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②。
茅檐③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此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南京),游钟山时有感而作。②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③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10.王安石晚年的诗作多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意境优美含蓄,本诗前两句尤佳。请从炼字角度,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11.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同是登山,诗人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和诗人生平经历,试作分析。
12.(·浙江温州市乐清区·七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金粟:桂花,这里指菊花在阳光下像桂花一样金黄艳丽。
花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形象,作者往往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情达意。阅读诗歌,关联课内,完成下列表格。
作品
物
特点
技法
志
《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还写了牡丹和菊。
我的发现:
三者都运用了(2)________的手法
表现作者虽处浊世,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虽长得“猥琐”,却在逆境中诞生和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
《一棵小桃树》还写了环境、他人态度等。
(3)_______
《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耐寒唯有东篱菊。
《咏菊》还写到(1)______等。
(4)_______
13.(·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七年级期末)诗歌鉴赏是有方法的,请你帮晓甬和小舟按要求完成探究。
听角思归
唐·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1)默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逢入京使》含有“故园”的诗句。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2)首句中“故园”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岑参的《逢入京使》,分析三首诗中“故园”的意思及其蕴含的情感,并谈谈对阅读古诗词方法的发现。
14.(·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七年级期末)(甲)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
晚春二首·其二
〔唐〕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甲乙两首诗歌中,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情感一样吗?请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二、对比阅读
参考答案
1.
(1)湿润、晶莹、艳丽;沁人心脾、香气袭人。
(2)前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后两句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对比,点出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全诗以菊花喻人,赋予菊花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1)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此诗题为菊,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第一句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第二句,作者认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露湿秋香满池岸”意思是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可知,菊花的特点是:湿润、晶莹、艳丽;沁人心脾、香气袭人。
(2)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的运用。“王孙莫把比蓬蒿”,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九日枝枝近鬓毛”,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前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需要全部答案可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