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滨江区,靠什么实现技术防疫

杭州市疫情防控任务趋紧,目前病例主要集中在滨江区。这个以往画面中“莲花盛开”的地方,走向了公共视野。

滨江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南岸,原属浙江省萧山市,年12月12日由原萧山市的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三镇成立。滨江区东面和南面与萧山区相临,前期杭州首例病例就是在萧山区出现,紧接着就是滨江区。

萧山出现病例之后,滨江区就启动先手棋,快速反应、迅速决断,率先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非典级别防疫响应,率先构建“指挥部—街道—社区—小区—楼道长”和“专班—平台街道—楼宇园区—企业”双线工作体系,实现网格化全覆盖和闭环管理,实行人员分类动态管控,有序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滨江区在杭州功能定位中比较特殊,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其中高新区始建于年,是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被列入全国十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建序列。

这里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区域管辖职能,实现了城市和产业的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政策叠加,也是浙江省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所以,滨江区在外人印象中遍地都是高新技术,这里打造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千亿级智慧经济产业,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3个,其中国家级20个,居全省第一。全区累计拥有上市公司51家,成为“浙江资本第一区”。

滨江区的人口流动非常活跃。近年来,滨江区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创办一流的企业、以一流的企业反哺一流的城市,每年引进2-3万大学生人才,从业人员已达39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居浙江省第一。

这次滨江的疫情防控工作,深化精密智控工作机制,充分体现数字化滨江特色,发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联动的大健康体系,“一脑管全城”成为现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应该会继续交出防疫高分报表。

前段时期,滨江区“最美跑道”成为网红,奥体中心“大莲花”将作为年亚运会主会场。但随着土地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高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还是不足,特别是城市能级相对滞后于产业能级、生活服务相对滞后于生产服务的矛盾逐渐显现。

今年以来,滨江区已经开始在把握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杭州构建特大城市、亚运会历史机遇中,主动适应企业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结构性变化,不断变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着力重塑城市空间形态,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这次疫情防控,恰好也对于推进“健康滨江”有着新的启示和考验,滨江区以疫情防控为抓手,抓紧升级扩容基层优质医疗资源,倒逼充实卫生人才队伍,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前期,滨江区已经深化与浙大二院、浙大儿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医院合作,加强区域卫生资源统筹,具备了防控阻击的硬件条件。这次在防控实战中,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也是查漏补缺的实践演练。

滨江,加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0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