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杭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水平谋划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荣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浙江省治水考核“大禹鼎”。
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为优,同比稳中有升。市控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同比持平;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同比上升1.9百分点。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优,14个国控饮用水水源地点位水质达标率均为%,与年同期持平,水质保持稳定。
跨行政区交接断面水质状况
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达标率和优于Ⅲ类比例均为%,与年同期持平。
地下水水质状况
全市7个国控地下水监测点位状况,其中曲院风荷、龙井村和虎跑3个监测点位均为Ⅲ类水质,新开元和百井坊两个监测点位为Ⅳ类水质,临江高新区和建德高新产业园两个风险点位为Ⅳ类水质。
入海断面环境状况
入海监测断面(七堡断面)全年水质保持II类,年均高锰酸盐指数为2.3毫克/升、氨氮为0.10毫克/升、总磷为0.毫克/升、总氮为1.67毫克/升,优于考核目标要求(Ⅲ类)。
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评价,杭州市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富阳区和临安区,下同)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天,同比减少13天,优良率为87.9%,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杭州市区细颗粒物(PM2.5)达标天数为天,同比增加7天,达标率为99.2%,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其余3个县(市),即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天、天、天,优良率分别为97.0%、97.8%(有效监测天数天)、97.5%。
年杭州市区主要污染物为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和2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0.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O3)略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与年相比,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有下降,幅度分别为6.7%、10.5%、18.2%;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持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上升,幅度为7.3%。
其余3个县(市),桐庐县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淳安县和建德市主要污染物为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微克/立方米和微克/立方米。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26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
酸雨年杭州市酸雨率41.0%,同比下降13.7百分点。全市降水pH值范围为3.56~7.30,pH年均值为5.24。杭州市酸雨程度处于中等偏轻水平,总体较年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处在非酸雨、轻度酸雨区。
降尘
年杭州市区降尘为3.19吨/(平方千米×30天),其余3个县(市)降尘为1.13~2.18吨/(平方千米×30天)。
声环境
杭州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和社会生活噪声。
区域环境噪声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为55.8分贝,质量等级为一般;其余3个县(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3.5分贝~57.8分贝,桐庐县、淳安县质量等级为较好,建德市质量等级为一般。
备注:因年杭州各区、县(市)区域噪声点位作了调整,且统计口径也发生变化,故不与年情况作比较,下同。
功能区噪声
杭州市区及3个县(市)各类标准适用区昼间噪声均达标。
道路交通噪声
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66.5分贝,质量等级为好;其余3个县(市)道路交通噪声63.6分贝~67.2分贝,质量等级均为好。
年杭州环境保护工作
又做了哪些呢?
水污染防治工作
1水污染防治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并印发实施《杭州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二是推进精准治水。完成全市22个国控水质断面走航分析,建立监测断面数据库,编制实施国控断面“一点一策”治理方案。三是加快“污水零直排”建设。完成镇街创建36个省级考核任务、29个市级考核任务;完成生活小区类个省级考核任务、个市级考核任务;完成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类11个省级考核任务、33个市级考核任务。四是深化“美丽河湖”建设。完成17条共.1公里美丽河湖建设,完成公里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完成水美乡镇18个,建设完成农村池塘个。五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5家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2.8万吨/日,完成1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网公里。六是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开展钱塘江水生态健康评价和淳安县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县建设。
2饮用水源保护
一是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排查。完成全市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排查和有机物全指标分析,建立“一源一档”数据库,制定实施“一源一策”保护方案。二是开展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编制完成《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并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违规问题整治。比对年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和保护区矢量数据,共排查出保护区内建筑斑块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四是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精细绘制全市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图,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定标工作,完成富春江富阳水源地、水涛庄临安水源地保护区优化调整。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治理“燃煤烟气”。完成生物质锅炉深度治理30台、1吨及1吨以上工业燃气锅炉低氮改造84台、民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台、工业炉窑企业提标改造12家、水泥熟料生产线第一阶段超低排放改造8条、水泥粉磨企业关停或超低排放改造5家。深入治理“工业废气”。实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双控双减”行动,完成产业结构调整75家等。加快治理“车船尾气”。推广新能源出租车辆,非道移动机械辆,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2辆。扩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从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强化治理“扬尘灰气”。结合实施“美丽杭州”创建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累计安装工地和道路扬尘在线监测设备余台,发现并整改问题个。开展“裸土覆绿”专项行动,共发现并处置裸土问题余个。推进治理“城乡排气”。推动制定餐饮油烟排放在线监测行业技术规范,完成非经营性餐饮油烟治理家。
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市政府出台《杭州市重点领域机动车清洁化三年行动方案(-年)》。在全国率先实施非营运小微型客车“十年环保免检”,制定实施《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日常工作机制(试行)》。
土壤污染防治和固废管理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完成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3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为全市提供“净土”亩。完成5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巩固方案和18家地下水重点污染企业管控方案编制。年,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未发生污染地块违规开发事件,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被评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国先进集体,杭州土壤污染现场执法和“数字治土”监管模式被评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典型案例。
加强固废管理。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已完成35项指标和70项清单任务。开展25类“无废细胞”创建,已建成余个,约占全省总数50%。14个典型案例被省无废建设巡礼录用,4项先进适用技术通过省评估,数量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出台服务小微产废企业十条举措,实现覆盖率、签约率和收集率“3个%”,平均处置成本下降约10%,被评为省“无废城市”建设第一批典型案例。年共收运医废吨(其中涉疫医废吨)、疫垃圾吨,均得到安全、规范、高效处置。建立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和小微产废企业等管理指南。依法依规做好经营许可证核发19家和跨省移出审批87批次。率先开发“无废城市”应用场景,首创智能预警报警系统和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上线危废“智”治模块,率先开发交易服务中心和固废处置能力协调平台。
声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噪声管理。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年度中高考等特殊时期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加强全市夜间施工管理,做好建筑施工夜间作业证明的核准,年共出具夜间作业证明件,在网上发布夜间施工公告期。
辐射管理。加强辐射安全许可监管,全年核发辐射许可证份,延续、变更、注销73份,完成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件。督促送贮闲置、废弃放射源48枚,送贮率%。
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率先构建“生态智卫”大场景,横向联动十余个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县、镇街四级,共整合“大生态”实时、动态数据1.4万余项92.9TB,建成空气卫士、秀水卫士、督察在线、环保智管服等4个应用场景。场景应用以来,累计已处置预警问题1.1万余个,输出服务6万余次,提醒帮助企业及时纠错,智能引导查处环境犯罪案件7起,被评为全省数字化改革门户优秀应用、全市数字政府十大场景之一,并亮相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展。其中督察在线、环保智管服2个场景列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同时承接空气污染监测预警数字孪生系统全省试点建设任务。2篇理论成果分别被省委《数字化改革》和生态环境部《昨日情况》录用。
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能力。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持续夯实生态环境数据底座,延伸数据空间,强化数据应用,完成IRS(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集中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