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年以来,浙江省各县(市、区)根据浙江省卫健委要求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覆盖常住人口的34.9%,然而有序推进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据今年“世界家庭医生日”的有关报道,浙江全省1.9万家庭医生签约万居民,人均签约管理人,有限的医生数量和庞大的签约人群,使得浙江基层医疗健康管理存在“签而不约”的现象,令家庭医生服务流于形式。
那么,如何能在逐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管理能力的同时,又能缓解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进而破解“签而不约”的难题呢?在经历一年多医疗健康数字化改革的杭州市萧山区,似乎找到了解决方案。
年1月,借助数字化改革的契机,杭州市萧山区上线了“签E生”数字化家庭医生管理服务应用,在解决“签而不约”现象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管理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
截至今年6月底,家庭医生通过该应用累计线上随访服务3万余人次、转诊备案1.7万余人次,惠及全区.9万建档人群,有效回应基层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诉求。
“签E生”让家庭医生服务更优化
“‘签E生’这个系统很好用,能够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也能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优质,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张国军手机里就有“签E生”APP。自从有了这个“签E生”,它成了张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好帮手。
前段时间,张医生在四川康定疗休养期间接到了患者王大妈的电话,想让张医生帮医院。哪怕人不在萧山,张医生也能通过“签E生”进行线上转诊,这为王大妈提供了不少便利。
王大妈是张医生的签约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她每隔一医院进行复查,每次出发前她都会让张医生帮忙转诊。
“对于患者而言,通过转诊就医还能享受医保结算起付标准减免元的福利,对于医生而言,通过‘签E生’系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在康定疗休养的5天时间里,张医生通过手机累计为90多名患者进行转诊申请。
张医生说:“现在,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就能查阅签约患者的病史资料、住院情况、检查结果、监测数据、上级医嘱等,有效提升我们家庭医生的服务精准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中“签E生”同样派上了大用处。张医生说:“今年,我的签约患者有多人,其中有不少患者通过‘签E生’进行签约。以往患者签约都需要在诊间进行,现在只要手机在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家庭医生续签工作。数字跑代替患者跑,真正为患者谋福利。”
全区多名家庭医生用上了“签E生”
自年10月起,萧山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逐渐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7年来,常住人口签约人数从年的24万余人增长至年的68万余人,覆盖率从原先的20%提升至33.82%,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观念在不断增强,家庭医生从最初带有任务性质签约到如今很多老百姓主动签约,这种转变是对这项民生工作最好的“点赞”。
“签而有约”“签而优约”,在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中,萧山区通过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等多元化数字服务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今年萧山区又创新推出的“签E生”数字化应用是全区数字赋能智慧医疗的又一个亮点。它可实现全区医疗、公共卫生、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等各类数据的融合共享,家庭医生在移动端即可按权限调阅患者的病史资料、住院情况、检查结果、监测数据、上级医嘱等。同时,与区医院院内信息系统打通,支持家庭医生“掌上”与区内各级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云入院”等业务,将医疗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
目前,全区多名家庭医生已全部在使用“签E生”系统,有效提升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良性互动。下一步,萧山区还将深化“签E生”服务体系,通过健康数据全程共享,构建“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三端融合的区域医疗服务网,让群众的大部分健康诉求解决在基层,有效提升基层就诊率、慢病规范管理率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签约居民尤其是两慢病患者突发健康风险,提升服务满意度。(方媚)
编辑:吴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