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第八批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近日,萧山区公布了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八大类别,共计新增22个项目。截至年3月,萧山区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萧山非遗的魅力~

1、渔浦传说

义桥镇地处富春江、钱塘江和浦阳江三江口,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流传着许多有关渔浦文化的民间故事。孝子鱼传说、石氏四兄弟护塘故事、王华随姓传说、渔浦司传说,以这四个民间故事为基础构成了渔浦文化特有的民间传说体系和精神实质,生动传承着义桥的渔浦文化内涵。

2、楼塔民歌

楼塔镇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氛围浓郁,当地流传着许多楼塔民歌。楼塔民歌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往往与谚语、歇后语、隐语等口头创作相融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艺术感染力强,呈现并演绎楼塔的社会风貌,几百年来传唱不衰。

3、楼塔粗十番

楼塔粗十番(楼塔武十番),又称楼塔三番锣鼓、楼塔梅花锣鼓等,因其演奏方式属十番音乐体系,同时为区别于细十番(文十番),楼塔当地便命名其为粗十番。楼塔粗十番演奏乐器繁多,气势宏大,场面壮观,是楼塔及周边地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4、路头戏

路头戏,是越剧艺人口中相对定本戏的说法,以演员为创作主体,能够直接接收观众的反馈并作出回应,及时调整剧情、唱词、唱腔、道具、舞美、灯光等各种舞台因素,因而与观众群高度契合,在戏曲传播、文化传承和主题教育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5、萧山越剧

萧山越剧团成立于年,前身为杭州联友越剧团,为文化发展需要,调整划归萧山。随着数次改革创新,剧团艺术人员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沉香扇》《碧玉簪》等传统剧目进行排演,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收获了大批戏迷爱好者。

6、宣卷

宣卷是祭祀祖先、传承祭祀文化的民俗活动,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中期。当时的先民在绍兴学习宣卷,回家后或以家庭为单位,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安排宣卷活动,自此成为惯例。萧山区的螺山村作为传承宣卷的主要文化村落,拥有一支专业的宣卷队伍,人员配备齐全,可奏三班。

7、咏春拳

明末清初盛行于福建永春,清同治年间,咏春拳在萧山扎下了根。咏春拳融合内家拳和近身搏技于一身,基本拳术套路有三,另有桩法、棍法、刀法各一套,完整缜密,具有较强的搏击、健身功效。

8、湘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

湘湖龙井,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采用精湛的加工技艺制作,基本流程为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成茶具有外形平扁光滑、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经久耐泡的特征。

9、古琴斫制技艺

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古琴的制作——斫琴,历朝历代斫琴名家辈出,到清代,古琴在萧山独树一帜。斫琴对于古琴文化而言,从早期的古朴到后来的博大精微,始终与演奏等实践行为“相须相随”,不断为古琴艺术的升华进行着与之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对琴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印纹陶烧制技艺

萧山是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在八千多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就已有发现印纹陶的烧制遗迹,商周时期浦阳江两岸有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窑遗址几十座之多。当地有一句民谣:周朝天子八百年,座座山头冒青烟,讲的就是商周时期浦阳江两岸窑址烧制的盛况。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烧制技艺成就了“萧山窑”的历史地位。

11、河上桔红糕制作技艺

桔红糕,原名竹红糕,与河上镇的来源有关。河上镇山多溪多,往来运输多用竹排,在萧山南片的本地话音中,桔与竹的发音皆为“jiu”。传说傅氏先人来到河上谋生,发明一种糯米加上白糖自制而成的小吃,经傅氏族人改进,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桔红糕,色泽如玉,小巧玲珑,软糯香甜,滋味甚佳。

12、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萧山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对萧山地区传统服饰的演变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技术支撑作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服饰为载体,保留和继承萧山本地原来服装的款式和制作技艺,同时结合现代元素和工艺,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赋予传统服饰以新时代的崭新面貌。

13、芝麻酥糖制作技艺

芝麻酥糖以芝麻、面粉、麦芽糖为原料,主要品种有黑麻酥糖、花生酥糖,特点是皮薄屑多,密细纹罗,芯屑分明,甜味纯正,松酥爽口,是江浙地区著名特产。芝麻酥糖制作技艺传承古法,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规范,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手工操作。

14、传统圆茶制作技艺

青化山自古就是产茶圣地。南宋时期这里的茶园就由最具经验的老师傅精心培育和炒制,终成圆茶精品。圆茶的青叶原料,可用春、夏、秋三季的青叶,择优取之,上灶炒制,经二次杀青、二次揉捻,方可辉锅干燥。茶叶成品外形圆紧卷曲如螺,颗粒状,色泽灰绿润透,叶底嫩匀明亮,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馥郁、清爽持久。

15、金银首饰制作(失蜡法)技艺

金银首饰制作(失蜡法)技艺在萧山的传承历史可上溯到清乾隆年间。传承至今的失蜡法技艺所保留的工艺与古法并无二致,完整的技艺共有七十二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关键的工艺环节有制版、压模、注蜡、倒模、抛光、压光等。金银首饰经过工匠的精工细作成为恒久传世的珍宝。

16、活字印刷技艺

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这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萧山地区的活字印刷技艺流程完整,包含从写反字到刻字、检字、排版、印刷装帧等全过程,遵循木活字印刷技艺古法工艺。

17、笋干菜制作技艺

笋干菜,是把笋丝和“倒笃菜”混合在一起,添加适量盐后烧煮晒干制成的一种食品,属于萧绍沙地特有的一种配菜。笋干菜制作技艺工序虽不复杂,但甚是讲究,收菜的时间、晒几成干、切的大小、盐份多少、密封工艺、倒置的时长、笋的老嫩程度等都是变量,只有经年制作笋干菜的老师傅才能准确把握,否则无法做出其特有的鲜味。

18、萧山余氏中医

萧山戴村余氏中医,起源于清末宁波慈溪余氏中医,传承至今,已逾四代,一贯遵循传统中医理念,有着独特的传统诊疗理论,以伤寒论为基础,通过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对疾病进行诊治。其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认知与运用,保留了这一学术思想的概念与精华,有助于研究萧山当地传统中医文化。

19、萧山项氏祭祖仪式

萧山项氏为西楚霸王项羽亲裔,迁徙萧山后的项氏第七代,建祠堂,修家谱,从此开始,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二日项羽生日进行开祠堂门祭祀活动。一般每年一次,分大、中、小三种祭祖活动:每年在祠堂由当地族人祭祀;每五年一中祭,召集外迁族长来衙前项家祠堂致祭;十年一大祭,外迁族人可来衙前项家祠堂致祭。

20、河上东山背马纸罗伞

河上镇东山金坞村有一种特殊的民间工艺品——背马纸罗伞。相传金家坞的先人以皇帝出宫使用的华盖——黄罗伞为样本,制作“纸罗伞”;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以其军师诸葛亮、五虎将等人为原型制作“背马”,组合成独一无二的背马纸罗伞。金坞背马纸罗伞是金坞特有的民间风俗,族人在逢年过节时,会组织背马纸罗伞胜会。

21、报添丁

萧山区楼塔的仙岩楼氏有岁末报生的传统。报生,即在每年的岁末到祠堂把去年出生的新丁报上族谱登记。楼塔仙岩楼氏将报生传统列为楼塔年俗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命名为“报添丁”。报添丁仪式独特庄重,有着欢乐郑重、恭敬履正的氛围,旨在教诲报生者明迪启智,迈好人生第一步。

22、杀年猪习俗

杀年猪,是萧山南部半山区楼塔及毗邻地区自古以来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农耕社会,普通人家全年忙于农活。到了年末,时值农闲,正好过年,杀年猪民俗为众多家庭平添了一份充实、欢乐的年味,在忙碌之余拾得一份满足的喜悦。

在创建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大背景下,萧山区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