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顺畅、有序、文明的城市交通,既是城市品位的重要体现,又是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为缓解交通“两难”,提升市民出行满意率,年以来,我区积极贯彻省市关于治堵工作的目标任务及考核要求,着力开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停车泊位建设、公交优先发展、交通秩序优化等各项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区治堵办牵头推动下,五年来,我区不断破解“行路难”问题,编织“大交通”路网,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9条.6公里;积极挖掘资源,大力开发地下空间,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个,建成并投入使用4个“P+R”停车场,共计个停车位;加大公共交通设施投入,截至目前,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处,公共自行车辆,公交线路条;严管严治,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9万起。当前,萧山正面临“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浙江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机遇,新的机遇赋予萧山新的使命。我区将对照体现世界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标准要求,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大智慧交通建设力度,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让百姓出行更便捷。五年,城市路网在延伸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如今,萧山城市道路框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市民陈先生对此感触颇深。陈先生家住临浦,在城区上班。“自从临浦快速通道开通后,临浦到城区只要十多分钟,非常方便。”陈先生说。然而,让他更惊喜的是,去年,风情大道湘湖隧道开通,这是省内首条单管3车道湖底浅埋隧道。隧道开通后,风情大道南连亚太路和临浦快速路,西通湘湖景区,东接西山隧道,盘活了城西交通。一条路,连通一座城;一条路,改变出行方式。这样的变化,五年来,萧然大地上时常发生。我区城市道路紧紧围绕“主攻南北、连接东西”的总体思路,一直处在大投入、大建设时期,一条条道路新建成,机场公路、博奥路等等,城市道路在延伸;一条条道路再拓宽,市心路、通惠路等等,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路网,极大地缓解了城区南北向交通问题,并打造了市心路等高标准样板路,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成为城市的交通动脉,连接四面八方,方便群众出行。快速路,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头戏”。彩虹快速路是杭州快速路网最南面的“一横”,总长28.1公里。其中,萧山段西起滨江区界,东至杭金衢高速萧山东互通,路线全长13.76公里,逐年分段推进建设,尚需建设段长为6.78公里。项目分三大段实施,第一段为已先行启动的滨江区界至博奥路高架段工程,第二段为博奥路至市心路下穿段,第三段为市心路至东入城口高架段。今年新开工建设育才路至沪昆铁路段,年,将实现全面开工。而就在不久前,通城快速路(通彩互通-萧绍路)通过初步设计审查,这也意味着,这条快速路离开工又近了一步。萧山快速路网建设加速!今年,杭州市启动迎亚运保畅通快速路网建设四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快速路网建设。萧山将快速路网建设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进8条城市快速路建设。全区快速路网建成后,总里程将达到.6公里,让市民出行提速。五年,停车资源更丰富今年以来,不少市民发现,城区各主要道路人行道上,新增了不少停车泊位,乱停车的现象有所缓解。为改善静态交通,我区深入挖掘停车资源,重点针对部分停车矛盾突出路段,邀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科学设计,在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增划人行道停车泊位,进一步提高部分人行道利用效率,缓解“停车难”。停车难问题,一直困扰市民。而在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寸土寸金,能建设公共停车场的地方越来越少。如何破解难题?在城市治堵工作中,我区千方百计挖掘各类停车资源,向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要空间,增加停车泊位;利用学校地下停车场,合理分配资源;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破解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改造老小区公共绿地,增设停车位,改善老小区居民停车难题。据统计,五年来,城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个,有效缓解停车难,改善城市静态交通。向地下要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是破解停车难的重要举措。育才路以西、金惠路以北、环城北路以南,大浦河支流沟通工程即将完工。到下月底,这里将形成一处美丽的河道公园,而在公园之下,就是一个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两层停车场,共有多个停车泊位。这一区域,医院、学校,还有即将建成的大型居住区,停车需求较大。因此,在大浦河支流沟通工程建设之初,我区就规划设计了一个地下停车场。如今,大浦河支流沟通工程即将完工,这个大型地下停车场也将投入使用。这种河道公园+地下停车场的形式,既美化城市环境,又改善交通拥堵,在杭州地区都具有先行先试的探索意义。今年,我区还出台《年杭州市萧山区治理交通拥堵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将地下空间开发作为治堵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城市空间向下拓展,建设更为立体的现代城市。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推进公共停车泊位建设,深挖资源,创新举措,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停车泊位。同时,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停车诱导系统,用智慧手段缓解道路通行压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五年,公共交通大完善这五年,萧山轨道交通大发展。自年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年11月,地铁2号线东南段开通运营。2号线东南段可以说是一条“萧山专线”,13个站点中,有12个位于萧山区,从城市南端的朝阳站始发,沿市心路一路向北,跨过钱塘江,到达钱江新城。今年,2号线西北段开通,连接起东南段,2号线客流量持续攀升,家门口坐地铁去杭城,成为更多萧山人的公共出行选择。而与此同时,地铁5号线、6号线萧山段也正在加快建设。一张轨道交通的便捷网络正在萧山形成。年以来,是萧山公共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时期,公共交通方式更多,除公交车外,公共自行车、地铁成为市民出行的新方式;公共交通网络更健全,截至目前,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处,公共自行车辆,公交线路条;出行方式更绿色,新能源公交车数量增多,公共自行车、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受欢迎。公共交通的变化,一点一滴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不久前,我区首条准快速公交路正式开通。路准快速公交连接临浦、湘湖风景区、地铁1号线、2号线及火车南站,公交线路与高铁、地铁衔接,方便乘客出行换乘,实现了区域交通枢纽的无缝连接,缩减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和成本。此外,此次投入的公交车都是新型全电动车,公交发展践行绿色理念。准快速公交的开通,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角色”转变,朝着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