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浙江空中门户的萧山疾控人

力克宁补骨脂白斑抑菌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603.html
                            

在萧山机场,有这么一支队伍,当抗击疫情阻击战的第一声号角吹响时他们就进驻机场。三个月来,他们慎终如始,不分昼夜通宵作战,开展测量体温、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并联系送医、落实隔离点等工作。他们就是“萧山疾控”组。只要有航班起降,就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从1月24日—4月20日,“萧山疾控”组共配合机场处置国内国际航班超过架次,对余名涉疫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送隔离点人,医院近人,累计接听疫情咨询电话余个。

●六旬专家主动请缨到机场设置流调点●

1月20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全国机场中率先进行旅客体温测试,同时与地方卫健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随后,杭州市萧山区两位曾经经历指导过SARS防控的专家,诸建伟和陈鸿达来到机场,着手设计流调的流程和流调点场地布置。其中专家诸建伟都已花甲之年,今年将退休。但他们都表示自己有经验,主动请缨参加抗疫。

“国际到达有一块区域相对独立,是理想的流调点。”

“异常的旅客建议到楼外检测,贵宾厅前的停车场可以搭建应急帐篷。”

“绿化带有一个凉亭,稍作改造可以作为备份应急流调点。”

机场按照专家们的建议,以加速度的进程实现了不同层级的流调和检测点的改造。流程基本确定以后,1月24日,大年三十,由萧山区卫健局、医院、医院、区疾控中心等27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萧山疾控组”入驻机场,开始了时至今日的24小时值守。

当晚,载有名武汉籍旅游团的TR航班由新加坡飞抵萧山机场。海关上机排查、萧山疾控对旅客进行逐一流调和隔离安排,整个处置进行了12个小时。事后,经杭州市卫健委确认,该航班上共发现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点累但很值得,在机场这一关全部控制住了,没有传播出去。”诸建伟这位“疾控元老”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机场90天了,回忆时疲倦的脸上还有些兴奋。

●铁军强度还要有萧山疾控人的情怀●

一个涉疫航班,从机上排查到机下流调,一般都要好几个小时。2月28日,一架来自韩国的航班降落萧山机场。名旅客全部调查结束,已经到了29日凌晨2点。根据当时最新的防控要求,旅客中的11名旅客将由机场大巴送往指定隔离点隔离。

但现场却出现了两枚“钉子”,一对20岁左右的年轻人无论机场工作人员怎么劝说就是不上大巴,一直叫嚣着“我们没有任何症状,我们回国就是要回家的,凭什么要集中隔离!”

这时一个沙哑而有力的声音响起,全场人都为之一惊。

“如果你们是我的孩子,我现在就想扇你们两巴掌!你们可以投诉我,我就是今晚萧山疾控在机场负责的!祖国不好,你们敢回来吗?但你们知不知道这样的局面是怎么来的?国家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免费提供你们吃住行,这么晚这么冷,公安、机场这么多工作人员在为你们服务,你们不脸红吗?”

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看到郑淮眼中的泪水。两位年轻人在僵持了近一个小时后,被郑淮“骂”上了车。

说起郑淮,萧山疾控组的工作人员都亲切的叫她“郑老师”,说她是一个有情怀的卫健人。

br/“郑老师,这里有个红码,但是是湖北绿码,能不能放?”

“郑老师,贵州绿码,杭州黄码怎么办?”

郑淮的手机一刻不停。她说,非绿码、无码、无手机,发热、咳嗽、呕吐的,所有旅客的“疑难杂症”都要管。“通过我们的筛查甄别,决定旅客是隔离、送医还是放行。该放行的旅客,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后面的行程也不受阻;有异常的旅客我们也绝不能错放一个。”

有时为了让旅客能申请到绿码,后续坐车方便,疾控组的人要花很多时间。“旅客一句你们真好,我们就很满足。”郑淮说。

▲郑淮的口袋里总会多装几个口罩,碰上没戴口罩的旅客就赶紧送上

●每一个疾控人都有不一样的绝技●

为了尽量让现场的旅客少等待,疾控组的工作人员通常会通过拍照到工作群的形式,先处理。等到航班结束后的后半夜,再把各种图片以及放行单、解除隔离证、身份信息等等和所有流调材料进行汇总输入电脑,打印存档。

来自医院的周怡媛,家境优越,每天一大家子10多人在一起吃饭。当接到通知来机场工作时,家里长辈也有担忧,她对长辈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收拾行李一个人住到了宾馆,全身心地扑在防疫工作上。她说,她一天24小时格外充实。白天为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夜间就开始登记整理各类信息。组员打趣“怡媛的打字速度真的跟飞的一样”,周怡媛就会嘚瑟一下:“当年我差点去弹钢琴当艺术家了,不过现在也用上了。”

医院的ICU医生张平舟,最近被大伙称为“医生”。流调的结果,是放还是隔离,医院,按照医生的经验是容易判断的,但“旅客很容易隐瞒,因为害怕”。4月14日,张医生就碰到一个有武汉居留史的旅客,这是大数据提供的红码旅客。但旅客从一开始矢口否认,然后说有1-2小时的短停,到最后的2天停留,张医生都耐心引导,让旅客明白提供真实信息是公民的义务。最后,张医生联系了该旅客在杭州公司的车辆接回,并要求承诺接回后,立即进行核酸检测。

“大家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郑淮说。挂在她嘴边的总是“感谢”,她要感谢身边的这个临时团队的战友们,感谢家人对她工作的支持,感谢一起奋战的每一位机场人。她有一个行李箱,是女儿帮她整理的,做好随时被隔离的准备。“言传身教,希望女儿也能为祖国做贡献!”

原标题:《守护浙江空中门户的萧山疾控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6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