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传来萧山这群人辛苦了

21日中午12时,萧山区龙湖春江天玺17幢,杭州市目前唯一的中风险区域,顺利摘除中风险帽子,迎来解封。如此,萧山区也是全域低风险,没有封控区域,也将进入到有序开放的常态化开放的区范围。

而这十四天里,有无数人不分白昼奔波一线,筑起了一道牢牢的抗疫防线,医院、小区、公共场所……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一线流调人员:

50小时不眠不休,Ta比妈妈更“刨根问底”

“您好,请问是xxx吗?我是萧山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请问您近几日是否去过xx地方?是否和xxx一起吃过饭?”9日上午,走进区疾控中心6楼,整个楼道都飘满了这样的通话声——这是流调人员在核查密接、次密接人员信息。

这样的声音,已经持续了50多个小时。7日上午,自接到杭州市疾控中心关于排查上虞密接人员的通知后,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单位全体员工迅速投入“战斗”。在流调中,借助公安的大数据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该疑似病例(现已确诊)的出行轨迹得以确定。流调人员据此开始全面摸排、电话流调,核实密接、次密接人员,确定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的人员名单,向属地镇街发出“告知函”。

“每一通电话都是一颗定心丸”。溯源流调、密接次密接人员管控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须抽丝剥茧、又快又准。从接到协查函的那一刻,机动队成员李玲玲手里的电话就没停过。“每一次流调都必须耐心、细心且快准狠!只有跑赢病毒,才能斩断传播链。每落实完一个密接、次密接人员管控,心里的踏实就多一分。”

兵贵神速,为了抢在病毒前面,几十余名流调人员夜以继日开展工作,电话不离手,饿了就吃点泡面饼干,两天以来不眠不休。

当天早上,90后徐弯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岗位上,医院稍稍休整恢复后,又请求返回岗位继续工作。

短短两三天,流调人员每个人的嗓子又哑又干,但手里始终举着电话。流调组成员江丽表示:“大数据系统很给力,接到流调电话的市民也都很配合,属地镇街和相关部门的反应很迅速,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防疫保卫战,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核酸采样医生:

和病毒赛跑,连续作业数小时

穿着防护服,娴熟地拿棉签,取样、留样、保存。对于北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余燕燕来说,经历了人生中难忘的第一次,奔赴北干街道兴议家园北门(兴议村点位)临时核酸采样点,为有需要的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我们是上午8点20分左右临时接到通知的,单位迅速组建了一支党员干部带队的6人核酸检测突击队,大家均来自不同的科室。”余燕燕说。迅速集结出发,上午9点不到,余燕燕和同事们已穿着防护服,做好了采样的准备。很快,他们便投入到工作中去。

普通人群的采样过程只需要短短几秒钟,但面对上了年纪的老人,采样过程就变得繁琐了些。“一些老人听力不太好,我们就需要提高音量一遍遍反复讲解,必要时还需配合肢体动作比划。”身着密不透风的“厚重铠甲”,一天下来,余燕燕和她的同事们已衣衫湿透、脸庞留下勒痕……

为了避免重复穿脱、消毒的繁琐过程,昨天一天,余燕燕和同事们都尽力少吃少喝、不上厕所,连续几小时作业,坚持得越久,他们就越觉得抢到了时间。“身边有同事去龙湖春江天玺小区采过核酸,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一整天大伙都抱着拼了的心态,坚持迎难而上,争取早日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余燕燕说。

截至9日下午3点半,兴议家园北门(兴议村点位)临时核酸采样点完成了近人的核酸采样工作。全区还有很多像余燕燕一样的可爱“大白”,在危难之际化身为一个个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成为群众最坚强的后盾、最踏实的依靠。

基层医务人员:

穿上“铠甲”,成为冬天最温暖的“白月光”

自12月7日萧山拉响抗疫应急处置铃后,基层医务人员每天都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初心、践使命,守护萧山。

穿着“铠甲”

一鼓作气爬上33层

12月13日下午14∶30,医院接到指令要前往龙湖春江天玺17幢进行上门采样。一声令下,不到半个小时,一支由10位护士组成的采样小分队迅速集结完毕。当队员们得知要穿着防护服爬33层楼时,大家没有一个退缩,沈彩燕和沈佳飞自告奋勇,纷纷认领了最高楼层的采样任务。

“从来没爬过这么高的楼层,爬最后几层的时候已经看不清前方的路了,雾气已经模糊了双眼。”沈彩燕和沈佳飞穿着防护服,一鼓作气爬上33层,当到达33层楼道口时,她们对着窗口停了足足五分多钟,为的就是让面屏里的雾气尽快退去,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你们做的事很伟大,我们能做的是居家隔离不给社会添乱!”“我们一起努力,疫情终将过去!”在采样过程中,居民们的话也深深感动着每一位队员。

最美新娘

结婚当天坚守抗疫一线

城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会根据上级不定时下发的居家隔离人员名单,第一时间安排采样小组人员上门采样。在这支采样队伍里,最为令人动容的是原本计划在12日举行婚礼的张立群。

身为党员,疫情以来她每日都积极请战,只是跟中心领导提出想在12月12日请假一天。领导问她是家里有什么事吗?她说:“要回去结个婚!”这一刻,身边的同事都为之动容!12日上午,她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和家人吃完便饭后,又出现在了单位,换上防护服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张立群的先生也是她的同事,如今,两人携手奋战在抗疫一线。晚上回家后,两人会聊一下白天的工作,相互给对方鼓劲加油。“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时,我们再补办一次温馨的婚礼。”张立群笑着跟先生说。

这个“很快”

有点“慢”

“李医生,我的喉咙痛了好几天,你方便上门来看看吗?家里的备用药品一点也没有了,可否配点药啊!”“没问题没问题,你别着急,我马上过来!”前几天一大早,所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李楠飞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他的病人明先生打来的,明先生由于疫情原因需进行居家隔离。

那天本是他轮休,接到电话后,他只对家人匆匆说了一句“我很快就回来的”,拿起车钥匙就走了。而就在前不久,李楠飞的爸爸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

可是这个很快并没有像李楠飞口中说得那么快。从黑蒙蒙的早晨到漆黑黑的傍晚,家人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17:00左右,中心接到任务,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户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李楠飞又穿上白色的防护服,继续上了“战场”。

月光为伴

黑夜下的采样人

俞光耀和许婷婷是新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南郡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平时主要接待辖区居民的日常问诊。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为居家隔离人员开展上门核酸采样及进行居家隔离健康教育。

12月12日中午12时,二人接到核酸采样指令,一天内需要完成6个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的上门采样任务。夜色渐黑,他们要为一位住在五楼的居民进行采样。为了最大程度做到不污染公共环境,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俞光耀决定不去触摸楼道灯开关。

他们两人仅凭着微弱的月光,在漆黑的楼道中踉踉跄跄地上下楼,期间还差点踩空绊倒。等结束所有采样任务,脱掉防护服的那一刻,已是晚上11点多。窗外冷风瑟瑟,两位医生的脸上满是汗水。

“疫”不容辞

凝心聚力战疫情

13日一早,医院的16名医护人员整装待发分赴10个社区为居民上门核酸采样。本轮疫情暴发后,医院承担了辖区内居家隔离人员的防控指导和上门核酸采样任务,成立了一支人的大规模应急核酸检测队,截至目前已完成近人次上门采样任务。

由于居家隔离者不断增加,新下达的任务地点分散,任务重,时间紧,医院党支部紧急成立一支由25名党员和团干部组成的抗疫突击队。从准备采样物品、调度车辆、上门采样,到样本转运、对隔离人员防控指导,全院上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由于厚重的隔离衣穿脱不便,采样人员常常错过饭点,他们说,抗疫事大,饿肚子是小事,吃点苦是值得的。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愿疫情早日散去

萧山加油!

来源

综合萧山疾控、萧山日报

常驻小编丨萧网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6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