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有没有抛洒滴漏现象?运输工程渣土与准运证要求是否符合?工程车上的渣土有没有消纳到合法登记的场地?在萧山,打开基于“城市大脑·萧山平台”的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全区余辆工程车的“行踪”尽在掌控中。
随着亚运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工程车辆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考验着萧山城管推进城市环境提升的“绣花功夫”。
眼下,一套“能感知、会思考”的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成为萧山区健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长效治理体系一个新支点——作为杭州市城管系统的样板项目,今年7月开始试运行的萧山区工程车大数据管理系统,依托数字化实现工程车辆全流程、全天候智能监管,助力萧山“智慧城市”建设。
巧用大数据“盯住”12类工程车违法行为
7月10日,距离萧山区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上线”不到两周,萧山城管开发区中队就办理了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属地中队智能预警发现问题的第一案。当日系统显示,建设二路与通惠路交叉口路段有车辆涉嫌抛洒滴漏。
接到预警后,开发区中队的执法队员迅速通过比对系统自动抓拍的嫌疑车辆图片,几分钟后,相关运输公司以及当事人被执法队员锁定。随后,经执法队员现场核实,当事人承认了其运载散装货物覆盖不严密造成抛洒滴漏的问题,并赴中队接受了调查处理。
事件成功处置的背后,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功不可没。
一直以来,工程车因其运行监管“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历来都是管理难点。此外,由于工程车违法行为缺少系统性的预警研判、违法事件发生后缺少必要的证据支撑和追踪手段,工程车抛洒滴漏、乱倾乱倒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这些痛点出发,萧山区工程车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整合公安、交警、工地等的监控及卡口数据,收集了完整的工程车管理数据,为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针对在建工地,城管执法队员经过实地踏勘,会将在建工地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建设单位、工程进度、桩基施工情况、泥浆运输情况、渣土消纳情况等详细信息上传至系统并实时更新;同时融合《工程渣土准运证》、《工程渣土处置证》、《工程渣土消纳场地登记》审批信息。有了这些信息,系统电子地图模块会集中展示在建工地及出入口、消纳场的档案信息及实时情况,并通过色彩区分工地进度、重点路段的路况等,为实现对工地及工程渣土运输的精准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摸清工地及工程车辆情况后,系统再通过视频AI智能算法,从源头(建筑工地)、途中(城市道路)、终端(消纳场)三个维度“盯住”无准运证运输工程渣土、运输工程渣土与准运证要求不符、未将渣土消纳到合法登记场地、密封不严密或未覆盖造成抛洒滴漏等12类工程渣土违法行为,并实现自动追踪和实时预警。
在工地口,系统可以对车辆合规性进行自动验证,无准运证、未冲干净、没密闭化的工程车一旦驶出工地系统,均会实时预警。在道路上,当车辆出现抛洒滴漏状况时,系统会迅速预警,并对抛洒滴漏的违法工程车快速追踪定位。在消纳场,系统则准确记录着场地容量、登记编号等静态信息,当工程车辆来到消纳场,通过关联卡口和视频,系统会对工程车辆进行识别,发现违规车辆即可预警;系统还与消纳场地秤系统链接,实时监控渣土消纳量,从而更新场地已消纳量、剩余容量等动态信息。
系统“会思考”智慧赋能精准治理
除了“能感知”,萧山区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更出色的“本领”在于“会思考”。
9月18日8时37分左右,开发区中队收到系统自动预警:搅拌车浙A9V在启迪路-金鸡路交叉口抛洒。随后,开发区中队内勤在平台审核后立即交办执法队员跟进调查处理,最终对当事人做出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如果没有大数据的实时研判,按照以往的人工识别方式往往会疏漏。”开发区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对渣土运输的监督都是派执法人员一家一家在工地寻访,这样的巡查,耗时又耗力。若是碰到下雨天,路面上的抛洒痕迹半小时内就会被雨水冲散,造成执法人员“监管难”。
此时,萧山区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系统中的多路AI视频监控成为执法人员的有力补充——据了解,这多路监控带有AI智能深度学习功能,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他们可以结合车辆定位、审批证件等相关信息,识别马路上哪些车辆是工程车,存在哪些违规现象,并且对比运输路线等,实现对渣土领域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当识别工程车辆违法行为后,系统会自动向驾驶员和附近执法队员推送信息,提醒驾驶员对问题进行整改,并告知执法人员进行查处。如肇事车辆逃逸,则系统会自动追踪,定位肇事车辆所在位置。与此同时,系统还会及时通知环卫进行清洗作业,做到对辖区道路清洁状况的精准治理。对于系统记录多次违法的当事人还会给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