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增9条省级街容示范街,累计总数

近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年度浙江省“街容示范街”名单,杭州9条街道(街区)成功入选,至此杭州的省级“街容示范街”累计达65条,总数排名位居全省第一。杭州市城管系统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数字手段、创新机制,把创建街道打造成精品风景带,发挥“街容示范街”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助推城市街容环境整治提升,以整洁有序靓丽的环境迎接亚运盛会。年度浙江省“街容示范街”名单拱墅区东文街以“数”为媒,打造智慧、文化型未来街区。整合市、区级数据资源,建立新天地综合指挥平台,不仅构建起一张街区三维立体地图,也打造出一个人性化的城市生活数字界面。依托各平台共享的数据,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重塑体系机制,整合成立“综合联动队伍”,由东新街道统一派单,实现城市管理一体化。建立综合作业队伍(新天地红旗班)、综合执法队伍、部门联动队伍等三支特色队伍强化市容管理,推动“物业联盟”、“工地联盟”及“酒吧联盟”等多个行业联盟发展,为街区治理增添“自转”力量,创建“逛游玩乐”于一体的杭州最大规模的亚运观赛空间,打造商旅文创联动的未来街区。滨江区缤纷未来街区围绕数字化未来场景,打造温暖幸福社区生活空间。坚持党建统领,以人为核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拆除保笼、加装电梯、楼廊提升、垃圾分类、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系统建设、“污水零直排”建设、绿化景观建设等民生实事工程,推行“街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发扬“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提高群众对街区事务的参与度,营造与数字化智慧生活街区相匹配的美丽街容。萧山区金城路创新创优管理手段,打造安全快速美丽的智慧“交通廊道”。实施车路协同、5G公交车站、多杆合一、智慧交通、金色银杏行道林同步建设,重点对道路中央隔离带、机动车并行直行隔离带、机非隔离带、人行道、绿地进行统一序列布置,全面拓宽道路,重新设计三条绿化带景观,规范设置道路基础设施,优化道路结构,满足道路交通功能,规划非机动车专用停车位,引导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净化沿街立面,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助力街容治理,打造出花园式智慧“交通廊道”。余杭区闲林老街“美丽+文化”延续文脉忆乡愁,打造杭城微度假新名片。以闲林古埠文化生态为主线,把准古街历史文化脉络,在保护修缮古建筑的基础上引入“海绵城市”和“智慧街区”管理理念,提升改造交通设施、停车场、公共厕所、生态景观、多杆合一、多箱合一等,创建三千方大草坪天然亚运观赛空间,落实“席地可坐”保洁标准和长效街容管理机制,给老街千年古韵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老街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涵美,打造出宜业宜居宜游的杭城新地标。临平区北大街建设街景新亮点,打造宋韵文化新地标。作为临平城区现存最老的主干道和商业街之一,北大街通过道路整体改造提升,实施雨污分流,引入智慧照明平台,整合杆件箱体,序化停车设施,重点整治沿街立面,增加老城元素与色彩,有力提升北大街通达性、有序性。结合宋韵文化,深挖支线里弄,通过设置文化景墙、浮雕、地雕等形式,再现宋代传统工艺场景。通过夜景照明的升级改造,设置绿化景观园林小品,助力老街休闲经济发展。同时,组织商圈城市管理互助活动,让商户、周边居民一起参与美好街容创造,让百年商业老街焕发新光彩。钱塘区海达南路以钱塘文化为核心,打造街区品质生活空间。围绕钱塘文化“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的内涵,以完善城市服务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在空间重构、形象塑造、节点串联、空间开放、服务提升方面多措并举。在景观节点上,对口袋公园、中央分车带、机非隔离带、步行街绿化和路侧绿化进行系统改造,梳理植物层次空间,提升节点环境及服务功能,彰显整体文韵气息。在公共设施改造上,对树池、小品、标识、共享单车、市政设施进行特色改造,统一标识系统的文字、色彩、构件风格,巧妙塑造各种特色景观。在亚运服务上,建设沉浸式下沙文化中心广场亚运观赛空间。富阳区依江路创建精细化街区管理品牌,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依托“两山两桥”亮灯景观带打造,延伸滨江城市空间景观,紧抓服务为民,对道路、公交站点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加强保洁服务,延伸席地而坐高标保洁带;公共停车场接入了先离场后付费系统,方便市民出行;倡导公众参与,推行商家共建共治“门前新三包”责任制,街容问题直线下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0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