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萧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特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为有需要的夫妻开展新婚辅导或离婚冷静期辅导,无论是家庭纠纷、心理不适还是法律困惑,都有咨询师提供一对一免费服务,帮助遭遇婚姻危机的夫妻走出困境。
一对面色迥异的夫妻走进了婚姻家庭辅导室,妻子想离婚,丈夫想挽回,妻子面色平静,丈夫则面带焦急,丈夫多次尝试去牵妻子的手,但都被妻子甩开。“我的老公嘴里没一句好听话,我做什么他都嫌弃我,既然这样,不如分开吧,省的相看两相厌!”妻子平静地对家庭教育咨询师王老师说。听到妻子这样说,丈夫更加焦急,但又不知道怎么解释。
王老师让丈夫平复一下情绪,并让妻子举一个具体生活案例,帮助两人分析他们之间的矛盾点在哪里。
“我是想关心她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说出来的话很难听”妻子讲述了前一天晚餐前发生的事。她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刚做完饭等丈夫回家,没想到丈夫一进门就开始数落她。“他说,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开空调,不看看外面三十多度吗!还有,说了这么多次不要吃剩菜就是不听,有没有记性啊!反正类似这样的话天天都有,我做什么他都看不顺眼的。”妻子回忆道,从两人结婚前开始,丈夫就没对她好声好气说过话,尤其是结婚之后,让她逐渐难以忍受。
“我不是看不顺眼她!”丈夫觉得很冤枉,“我是心疼她热,也不想让她总是吃剩菜不健康,可能话说的难听了点,但是我每次这样说,她紧接着就数落我钱赚的少,说我浪费,我听着也来气。”“我也不是嫌他不会赚钱,只是觉得他赚钱辛苦,赚的也不多,家里就能省则省了。”妻子叹了口气,但能看出,在丈夫说完之后,她的表情有了松动。
专家解析:你的表达方式正在伤害对方
王老师看得出来,这其实是一对彼此关心、在乎的夫妻,但是不恰当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彼此之间有了误会,久而久之,误会变成裂痕,影响了彼此的情感。同样的话,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携带着不同的情绪,引发不同的结果,攻击性的表达方式则会伤害对方,破坏关系,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几种常见的攻击性表达方式。
1、命令式的表达
命令式的表达本质上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表达,而人的本能会使个体对于攻击行为进行防卫,而对于命令式的表达,倾听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抵触、逆反情绪。
2、教导式的表达
在教导式的表达下,倾听者容易误以为自己受到指责、批评以及控制,由此就会产生对抗心理。
3、轻蔑式的表达
如果使用轻蔑的方式表达,极容易引起倾听者的愤怒情绪。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无关他处在何种层次、何种场景。
4、指责式的表达
指责、抱怨的方式同样容易激起倾听者的愤怒情绪和反抗心理,尤其在想要获得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