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康乐收到了两名申请人送来的锦旗,锦旗上写着“尽职尽责,为民解忧”。6月21日下午,这两名申请人又找到了康乐,送来了一面新的锦旗,同时,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康乐手里。
马某、洪某某、李某某、缪某某……感谢信的落款处写着一个个康乐熟悉的名字,每个名字上都按着一个郑重的红手印。信的字里行间满是喜悦与感激之情,而就在不久前,这些按下红手印的申请人还在为一笔难以追回的血汗钱发愁。
企业倒了、老板逃了,22名职工讨薪难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开始说起……
年以来,马某等22人陆续进入浙江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教育公司”)工作。公司开张数月后,因经营不善停止营业,老板逃去了国外。马某等职工好几个月的工资一直没有着落,无奈之下将教育公司告上了法庭。
年5月,萧山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批追索劳动报酬系列案,教育公司委托了一名工作人员到庭。经法院调解,教育公司与22名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职工工资款共计83万,该款项于6月19日前付清。但是调解书生效后,公司方面一直未履行。
由于一直拿不到工资,年下半年,马某等22人纷纷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萧山法院执行法官康乐依法向该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查询了该公司账户——除少量存款外,没有其他财产线索。康乐还去了公司现场,发现原来的经营场地已经人去楼空,执行工作似乎陷入僵局。
申请人的意外举动,激起他内心的涟漪
立案后的一个月,一名叫李玉(化名)的申请人联系法官,说有一笔钱要交给法院,数额还不小,有8万元左右。
“听说过被执行人交钱的,哪有申请人交钱的?”带着心里的疑问,康乐详细了解情况。原来,李玉是该公司最后离职的员工,把公司办公用品变卖了一些钱,虽然他的家庭情况困难、工资也没有要到,但他觉得公司的财产应该由法院分给所有员工。
“同事们很多都是外省过来打工的,需要养家糊口,拿不到这笔钱,压力山大,对不起家里人啊。有几个还是大学生,刚毕业就遇到这种事情,特别沮丧,一开始都不敢跟父母说。”
听李玉说,同事们内心都很焦灼,盼望着早日拿到自己被拖欠的工资。
李玉的一番言行,像是一颗石子在康乐的内心激起圈圈涟漪,他心里当时就浮现一句话——我们办的案,都是别人的人生。的确,这批工资案件人均金额接近4万元,对许多外出打工的职工来讲,都是不小的数额。想到这里,康乐加快了查找财产线索的步伐……
不放弃、不抛弃,终于迎来转机
“之前,福建的民警也来询问过这个账户的情况。”今年年初,在银行柜台,柜员的一句话引起了康乐的注意。
经过详细查询被执行公司的银行流水,年年初,康乐终于发现一条财产线索:教育公司停业以后,公司账面仍有款项进出。康乐顺藤摸瓜,很快从被执行公司在余杭开设的一个账户查到了重要线索——该公司的存款曾于年下半年被福建省某公安局扣划过。
经与公安局办案人员沟通得知,就在之前,教育公司股东因涉嫌刑事犯罪,导致公司财产被公安机关查封、冻结。
本着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考虑,康乐立即与福建省某市政府、公安机关充分沟通。奔波数月之后,该公司的部分财产支付到萧山法院。5月中旬,该系列案件得到顺利执结,22名职工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款。
群众无小事在你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康乐法官办案认真负责,丝毫不放弃,将国家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认真贯彻到为我们人民办实事上,‘群众无小事’这句话在法院工作人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6月18日、21日,小马、李玉等申请执行人陆续送来两面锦旗,送来了大家自发写的联名感谢信。
“这次还是运气好,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面对申请人的感谢,康乐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读完感谢信后,康乐将信重新叠好,放进了办公室书柜最上层的格子里。格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锦旗和信件,有些已经微微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格子里到底有多少面锦旗,康乐已经记不清了,而每面锦旗背后的故事,他从没忘记过。“每次身处‘案情世界’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带着感情去办案,要多替群众考虑一步。”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杭州日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段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