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月22日,微医集团向全国多家重点医疗机构的30多万名专家发出号召,开设了线上抗冠免费义诊专区,为疫区和全国各地群众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健培科技第医院的“啄医生”进行远程升级,增设了肺内渗出性病变AI诊断模块,以为临床救治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歌礼生物在1月25日,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药品审评中心申请将利托那韦首仿药及ASC09/利托那韦复方创新药纳入国家应急通道,有望快速获批上市以造福社会......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积蓄的“底蕴”暴发出了强劲的实力。落户在此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在此时挑起重担,不仅为杭州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更是为全国疫情“出谋划策”。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杭州市拥江发展的主阵地无论在平时,还是在疫情期间,都以“头雁”的姿态,推动萧山乃至杭州的进步。
从“群防群控”到“联防联控”
拧成一股劲,携手共抗疫
“疾如千骑卷万里,控送百魔上九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不计报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他们是夫妻,是父女,是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更是战友……
疫情开始的时候,每天不忙到晚上10点都下不了班,甚至住得远的同事都睡在单位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90后社区干部,送走了孩子和妻子,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连自己的鞋走破了都没发现。
疫情防控,光靠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开发区在第一时间组织干部下沉一线,严格按照“罩码证测”工作法(即戴口罩--亮健康码--看证件--测体温),为辖区内的居民建造“防御圈”。
面对初期人手紧缺的情况,开发区内的企业也是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
“我们也希望能把研发的产品用来反哺社会。”2月7日一大早,一台户外巡逻机器人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巡视着自己的“领地”。据悉,这台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是由入驻萧山机器人小镇的杭州国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能自主检测口罩佩戴情况,还可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实时与对象进行对话劝导。
同时,位于开发区信息港小镇的一知智能与萧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阿里云达摩院联手,共同开发了萧山区疫情专线小助手。该套系统每4分钟就可完成名重点观察人员的追踪访问,成了萧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摸排、全局态势感知的重要助手。
“不接触”宣教的智能机器人“萧萧”、“硬核”上阵消杀的防疫喷雾消毒机器人、居家隔离人员“必备”的居家医疗服务机器人……从开发区走出的科技力量走上萧山抗疫一线,甚至走出杭州,支援湖北等疫区及浙江周边地区。
志愿者、社工、管委会、企业,在疫情期间,拧成了一股劲,携手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从“暖心”服务到“硬核”政策
刚柔并济,助力企业全面复工
拧成一股劲后,疫情防控的力度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前所未有的。而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熟悉的开发区慢慢回来了。
一场疫情,变化的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开发区的服务。
2月24日一早,明电舍(杭州)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佐藤政彦一行专程来到开发区管委会,把一份承载着企业满满谢意的感谢状交到了萧山区委常委、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叶建宏主任手中,以感谢管委会各部门在企业项目筹备阶段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企业对开发区的信任与认可,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企业能够如期开工实属不易,我们将继续当好企业的暖心“店小二”,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叶建宏表示。
企业复工最需要什么?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在做什么。25日下午4时,一架载着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员工的客机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降落。名从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登机的企业员工,顺利返回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真的没有想到!我连着3天都买不到高铁票!23号看到公司通知,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填写了信息。没想到开发区那么重视,真的包机来接我们,还有大巴送到住所。”圣奥家居的空间设计师刘依含激动地说。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感受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温度。
据悉,按开发区的新政策,2月29日前,单家规上工业企业员工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含飞机)方式自行返萧上岗30人以上(含)的,开发区将按照萧山区政府补贴费用给予配套。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员工在交通费用上可实现“零支出”,真正实现了员工“免费返萧”的美好愿望。
感到温暖的除了员工,还有企业。针对疫情期间,企业用工、能源消耗等事关企业“命脉”问题,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时出台了新政策,涉及给予企业技改设备的补助、给予物资保障企业生产的补助、给予企业复工达产的补助、给予区内产业链配套的补助、给予自行返萧员工交通费用等五个方面。
这样的开发区,获得了入驻企业的一致好评。恩希爱总经理的藤田优说,“我们相信萧山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有能力控制疫情,我们肯定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继续实施扩大生产,再投资。”
从“化危机”到“变转机”
创新“云招聘”,开启“云模式”
特殊时期,人才招聘该如何定义?
“变革赋予我们新的前进思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逐时代浪潮。”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局负责人表示。
疫情爆发后,针对疫情影响下招聘会痛点,开发区第一时间转变招才引智思维,将原定线下人才招聘会转为“云招聘”,让应聘、入职环节线上云完成。借助开发区内的专业招聘平台加雷科技的力量,发动企业参与开发区组织的“码上战疫免费线上招聘会”,“信息港小镇春季线上人才招聘会”,鼓励企业开展远程视频面试,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招聘效率和体验感。
2月29日,信息港小镇春季人才线上招聘会云端上线,7小时内,超万名求职者投递简历,超人预约面试。在线下招聘停滞的当下,信息港小镇拉开了一场线上招才博弈战。为进一步鼓励开发区企业通过政府搭建的线上招聘会招聘员工,加快复工进度,开发区还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新录用一名员工给予元的标准进行奖励扶持。
不仅有“云招聘”,“云招商”也成了“香饽饽”。复工当天,一场重点项目落地视频推进会在信息港小镇上演,这也意味着晨晓科技等6个项目正式“云落地”,打响信息港小镇年招商引资工作“发令枪”。除了信息港小镇,科技城也别出心裁,全面推行“不见面”的“云招商”模式。据了解,该项工作成效显著,已有3家企业明确意向落户科技城,目前注册资料准备中。
开发区还积极鼓励企业“云复工”。信息港小镇建立了企业常态化联系制度,依托“创新券”系统,加大力度面向企业开放阿里云等云资源代金券,助力远程办公、居家办公,降低创业成本。此外,信息港小镇还通过“一图一码一指数”智控机制、线上订餐模式等“云”手段,助力企业有序复工。2月底,信息港小镇传来喜讯,已实现全面复工。
随着从开发区发源的“云模式”日渐完善,不仅为萧山企业复工提供了参考,还为杭州乃至全省的小微企业园提供了复工复产宝贵的经验。
从“完成备案”到“实质复工”
分批次复工,吹响复工号
“咚,咚,咚。”随着桩基运作的轰鸣声,处于打桩阶段的杭州湾信息港六期北区块,进入了实质性复工。
“杭州湾信息港六期(北区、南区)、益农区块改造安置房项目已于2月21日实质性复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湾信息港六期南区块已处于收尾阶段,益农区块改造安置房项目则处于地下室出土阶段。
据悉,开发区正采取分批次、分阶段、网格化的作业方式,先行推动工艺单一、材料需求量少、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交叉作业少的工作,加快在建项目实质性复工。杭州湾信息港六期(北区、南区)、益农区块改造安置房项目实质性复工,也标志着开发区在建工程项目吹响实质性复工战“疫”号角,为后续各在建工地实质性复工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截止3月5日,开发区79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复工防疫工作,其中已通过复工审批的在建项目74个,累计返回员工人。
除了已经开工的工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期等一批尚未开建的工地项目也在有序推进。据开发区工作人员介绍,明电舍项目一期工厂有望于三月初正式启动建设,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期也有望于3月中旬开工建设。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一促三比拼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链条”式服务,把耽搁的效益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