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潘璐记者章然
“看到隔离客人们平平安安地回去,就觉得我们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27岁的来俞峰,是杭州市萧山区一集中隔离点——萧山机场附近某酒店的一名驻守医生。
医院神经内科,到新冠肺炎疫情隔离点,在这个年轻的医生看来,是从“按部就班、比较纯粹的日常生活进入到了随机应变、随时待命的紧绷状态”。
年8月2日,他第一次接触隔离点的工作。过去四个多月里,他“经历过很多通宵奔走的夜晚,见到过或稚嫩或苍老的脸庞,碰到过不理解,也收获了温暖的便签纸和歪歪扭扭的简笔画……”
来俞峰和他的同事们以及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抗疫一线的人们,在流调、转运、封控等防控链条上拼尽全力,守着,和我们一起组成了“浙世界”的那么多人。
小时新闻想用一个个人物图谱,记录下他们的日常,也记录下浙江人抗疫的样子(专题报道戳这里:小时抗疫人物图谱,他们的日常,也是浙江人抗疫的样子)。
1】温度和效率缺一不可
进入集中隔离点的感觉并不好。而来俞峰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给这些隔离人员安心一点的感觉。
这,不仅仅是给隔离客人们做核酸检测就能达到的效果。
人情温度和快捷有效的管理缺一不可。
一般,只要收到要接到隔离客人的信息,来俞峰和同事们就会先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