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祭扫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各地践行绿色

3月30日,浙江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桂花山公墓工作人员在进行“一墓一鲜花”代扫活动。新华社记者徐昱/摄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节将至,扫墓祭祀,寄托哀思,缅怀先辈,祭奠英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然而,疫情还未完全散去,在一些纪念堂、墓园、烈士陵园尚不能开放的情况下,如何祭奠先烈,缅怀追思,做到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成为今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一场考试”。近日,各地纷纷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创新祭扫服务载体,推动丧葬礼俗改革,引导群众自觉将清明节祭扫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推进移风易俗,助推社会风尚清明、进步。多点位“云祭扫”,寄托哀思3月31日,广西东兴市边防民警通过互联网开展“云祭扫”活动。高峰林珉正/摄今年,南京所有墓园暂停现场祭扫服务,很多家庭无法走进墓园。为此,雨花功德园率先在全市推出了5G多点位可视网上“云祭扫”,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亲人多点位同时看到祭扫现场。3月11日上午9点半,一条跨越时空的亲情视频电话成功连线,一头是雨花功德园园区,一头是家中灵位牌前的谢先生。“老伴,我来看你了。今年情况特殊,我们在家里祭奠你……”谢先生动情地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您的家人无法来到现场为您二老祭扫,他们特意委托我代为扫墓,以表达他们的追思之情。首先为亲人净碑……”一名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在陈女士父母墓碑前述说着,除了净碑,工作人员还依次摆放祭品、鲜花,代为亲人鞠躬……按照步骤完成所有祭扫内容。祭扫的同时,另一名手持手机的工作人员将代为扫墓的全过程视频连线陈女士,同步传送给远在海外的陈女士观看,“因为疫情原因,我已经困在国外两年回不来,不能给父母扫墓,但今年通过这种视频连线方式‘云祭扫’,我感到很宽慰。”陈女士说。网上预约鲜花祭祖3月29日,杭州市民吴女士拿着买好的一束鲜花以及供品来到了位于萧山区的山南陵园,为先人扫墓。“我们很早之前就用鲜花替代香蜡纸钱,鲜花祭祀同样能表达哀思,祭祀故人。”吴女士说。吴女士告诉记者,担心清明假期人太多,所以通过网上预约,提前来祭扫。据了解,为更好地做好清明祭扫的安全服务保障工作,3月26日至4月6日,杭州全市25家较大型公墓实行先预约后祭扫。市民可通过“杭州民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9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