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婚事新办简办绿色文明祭扫
共建文明杭州,这些时代新风“绿了”江南
丁兰街道五会港社区最美志愿者家庭作为特邀颁证嘉宾为新人颁证
文/潘亮赵云云
新时代、新文明,新面貌,杭州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实现“四连冠”,夯实持久的文明创建活动,涵养着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文化内涵,赋予了杭州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细节突破,围绕提升民生福祉,杭州文明城市治理精度在不断提升。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一些不适应时代的陈规陋习正潜移默化的得到改变。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文明祭扫成主流,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得到大力倡导并形成浓厚氛围。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新风尚不断传递着城市的温度,凝聚着发展的力量,朝着争当崇德向善的文明典范的目标稳步迈进。
婚俗改革传承优良家风
“哇,好有仪式感!”“我们预约今天领证真是约对了,太有意义了!”11月11日,位于杭州市桃花湖公园内的上城区婚姻登记处热闹非凡,数十名正在登记处领证的新人们参与了“七巧游园”打卡活动。通过打卡,共同绘制家谱图、填写新婚调查问卷,在沉浸式的游戏中学习婚俗改革、婚前辅导等内容。同时还邀请最美家庭担当特邀颁证员,分享婚姻生活经验,在庄严的宣誓声中带来一场仪式感满满的颁证仪式。
打卡环节,“爱的存款”写下对彼此的欣赏、感谢以及爱情宣言,然后互赠;共签婚书,旨在帮助新人明白婚姻的神圣,稳固的婚姻关系是家庭和睦的基石,需要彼此尊重、互敬互爱。
这样深受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婚姻登记活动,上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一直在持续推出。负责人童磊介绍,宋韵婚典集体婚礼、“新婚秘籍”《婚姻家庭自主手册》、“幸福家”婚姻课堂、婚姻密码等上城区推出的一系列围绕“宋韵婚俗”文化传承与婚姻家庭指导的项目,在传承优秀宋韵婚俗文化的同时,展现了简约浪漫的婚俗仪式,倡导了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也为践行婚事新办,向新人们带头展示了优秀范例。
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在这背后,是杭州高度重视婚俗改革创新。年,市民政局印发《杭州市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构建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婚俗改革一体化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集体婚礼引领婚嫁新风尚
杭州支持全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在萧山,一场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公益性集体婚礼在风光旖旎举行的湘湖定山广场举行,活动采用独具萧山嫁娶文化的“喜船迎亲”,装扮一新的湘湖游船缓缓驶来,将新娘送到爱人身边。活动当天,“湘”约一生婚礼基地正式揭牌,由萧山区民政局发起成立的结婚颁证嘉宾团、心理咨询辅导团、婚俗礼仪示范团、家风家训宣讲团、婚姻家庭调解团和法律援助服务团“六大团”也在活动当天正式亮相。
在建德三都渔村,九大姓氏渔民世代水上生活,形成了独具民俗风情的水上婚礼:婚礼在披满红绸的乌篷船上进行,新娘头顶红盖头,坐进红木盆中的小板凳上,绕着男女双方船桅杆各转三圈,表示新娘不会忘记父母养育之恩,意味着组建新家后传承勤劳持家、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
同时,富阳区举办“三生有杏”集体婚礼;临安区开展婚姻家庭契约文化活动。一系列文明简约、时尚浪漫、形式多样的婚俗新风活动正引导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传统婚嫁观念。“参加过集体婚礼的新人,过半人数都表示不准备大搞婚宴,只邀请亲朋好友聚会即可。”一位参与宋韵婚典集体婚礼的新人说。
在婚俗改革的推动下,不文明的“婚闹”逐渐消失,天价彩礼、滥发请柬、大摆宴席等铺张行为得到遏制,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婚礼方式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
杭州还积极合力推动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全市13个婚姻登记处全部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律师、社会工作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工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团队。每间婚姻家庭辅导室至少配备1名具有婚姻家庭辅导相关资质或经验的辅导员,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服务。依托“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线上开通预约、咨询、调解等一对一专家服务,婚前有辅导、婚中有咨询,婚后有调解,在构筑幸福婚姻家庭的路径上实现了全过程参与。
树立婚嫁新风,推动家风家教建设进万家,以家风化社风,引导社会风气向上向善。杭州通过共建共享推动文明新风尚,激励着每一位家庭成员营造幸福和美的家庭,共同塑造开放大气、包容创新的城市品格。
文明祭扫吹绿色低碳新风
松柏葱郁,鲜花娇艳,冬季的安贤园宁静祥和。冬至将至,已有不少市民前来错峰祭扫,陵园现场,绝大多数群众手捧鲜花或者绢花,墓园内已没有了以往的烟火缭绕、爆竹响彻。安贤园还特地为错峰祭扫的市民准备了免费的“扫墓礼包”,内含电子蜡烛、擦碑布、绢花等,方便市民祭扫。
安贤园工作人员单璐介绍,自从推行禁止焚烧香烛和燃放烟花爆竹后,园区大力提倡鲜花、黄丝带、真情卡等“香烛换鲜花”、“香烛换祭祀祈福袋”的方式推广文明祭扫,还推出“云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项目。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杭州部分陵园推出“云祭扫”服务,通过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