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魔来袭,每个人都是挺身向前的战士。
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主动留守的外卖小哥、加班生产口罩的企业经理、服务群众的社区网格员……在这次战役中,有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无私奉献,为战胜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3月4日,浙江省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首次聚焦一线战“疫”普通工作者。会上,7位凡人勇士用真挚情感,讲述一段段质朴感人、饱含力量的抗疫故事。
出席发布会的7位一线工作者是:浙江大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浙江大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外卖骑手姚权刚,“三服务”驻企专员、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
浙江大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
浙江大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室组长余斐:大家好,我是一名检验科医生,工作是参与患者标本采集和实验室诊断,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和出院需要我们的检测报告,我们可以说是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杭州市第一例确诊患者就是我们采集、检测并发出阳性报告的。另外,我们还承担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临床考评工作。
因为新冠病毒比较特殊,很多患者不是一次检测出是阴性的就说明没有被传染,根据临床医生判断,同一个病人有时需要做多次检测,检测量不小。这次疫情检测中,我们一天要处理个标本,24小时在岗,早期轮班人数少的时候我们一个岗就是24小时,非常时期,我和我的同事都挺过来了。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每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要做好三级个人防护,穿防护服、戴N95口罩、护目镜、鞋套和双层手套,早期防护设备紧张,很多同事早餐吃饱,尽量少喝水,这样中间不吃饭少上厕所,就不用反复出实验室,为的是节约防护服。
尽管身体疲惫,但大家都精神很振奋,大家都清楚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和党员的使命。
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
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向红:大家好!我是来自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杨向红,目前在武汉医院——医院隔离病房担任20楼病区的主任。从大年初一出征武汉,已经在这里工作整整40天了。
医院通知要组织一批医疗人员支援武汉,我们很多同事都踊跃报名,大家都觉得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肩负了这份责任与担当。我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自己是一名从事重症工作20余年的医生,亲身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救援工作,有危重病救治的经验,首批出征武汉,我义不容辞。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家孩子大了,已经读大学了,而我们科别的医生孩子都还小,可能更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就这样我主动请缨,驰援武汉。能够支援武汉抗疫一线,援鄂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感到非常光荣。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并肩战斗,一定能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在这里,我也想对家人以及所有援鄂医护人员的家属说:“请您们放心,我们在武汉一切都好,我们的防护用品是足够的,我们的后勤保障也特别给力,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完胜这场‘抗疫之战’,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所有的援鄂医护人员一定会一个不少,健健康康凯旋而归。”
浙江大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
浙江大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黄国兰。我医院疑似、确诊患儿的护理。医院本来没有隔离病房,是疫情升级后火线组建的,因为我之前是感染科护士长,所以担任这项工作对我来说义不容辞。
进入到隔离病房工作,刚开始面对很多困难。前期物资比较紧张,我是护士长,必须调配好防护物资,做好后勤保障,确保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我们还要不断掌握和更新新冠肺炎防控及救治方案,然后应用到护理工作当中。在隔离病房做护理工作,相比平时更难。比如,给小宝宝打针,这本来就是一件技术活,宝宝的血管比较细,而且打针时会哭闹。在隔离病房,我们要在隔离衣、防护服、眼罩和防护面具的层层包裹下,戴上好几双手套给他们采血、打针,这更是困难了许多,平时可能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现在要花上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虽然很累,经常加班,但我感觉很有收获,因为亲身参与了这场疫情的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医院接收了几十位疑似患儿,其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宝宝,叫“小汤圆”。“小汤圆”是一个确诊患者所生的早产儿,元宵节那天,我到浙大一院负压手术室,接下了刚出生的他,医院。我们24小时轮班陪伴、照顾“小汤圆”,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因为“小汤圆”一出生父母就不在身边,我们有空还会给他拍拍视频、照片,给他留下宝贵的纪念。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苑社区网格员张杰: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西湖区三墩镇的社工。1月23日,我们浙江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和三墩镇余名社工接到返岗通知后,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坚守至今。面对未知风险,我们确实有过害怕、有过顾虑,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三墩镇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我们所有基层社工作为“网格员”实行任务包干,负责网格内人员信息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点对点联系管控。同时,还要承担小区出入口值守、政策规定解答以及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
我负责的网格有户余人,疫情以来,累计点对点联系30户隔离家庭,截至今日,累计已有29户隔离户隔离期满14天,经医生上门检查无恙,解除隔离。我替他们开心,感觉胜利在望。
目前,疫情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我们仍然不能松劲。我们会始终保持战斗的姿态和冲锋的状态,全员全时坚守岗位,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丽平:主持人好,大家好!我叫朱丽平,是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日常主要负责行政、人事、质量及后勤工作。疫情期间主要负责保障调控物资的配送。
我们公司从年开始研发、生产和销售呼吸防护口罩,年“非典”时期,曾由国家发改委调拔医院医院提供医用防护口罩。年开始被指定为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单位。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在1月20日接到应急生产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紧急复产会议,当晚向全体员工发送了紧急复产通知。1月21日,除了仅有两名提前请假回外地老家的员工未能到场外,其余员工到岗到位,义无反顾投入工作当中。
1月24日,我公司接到浙江省级调令。公司复产至今,口罩产量从开始的每天2万不断提升,到现在达到日产40余万只。到目前为止,公司%完成了浙江省、杭州市的调拔任务。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努力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包装和原材料供应。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以江苏采购为主。当时受疫情影响,各地交通禁封,运输不便。省经信厅连夜与江苏省协调运输,并保障物质运送车辆在省内的通行。
其次是要扩大产能,但招工难,又面临安全风险。我们当地政府组织筛选了50多名机关单位、乡镇干部志愿者,与我们的员工同吃同住奋战了近一个月。
此外,为了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从恢复生产开始,公司实行全面禁封,员工禁止和外界接触。当地政府又帮助我们协调员工住宿、生活物资的供应以及安全保障等,确保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战胜疫情!
外卖骑手姚权刚:大家好,我叫姚权刚,今年42岁,我是一名外卖骑手,大家都叫我姚哥,我挺喜欢大家这样叫我的。
我以前在杭州萧山的一家公司做流水线工人,后来加入美团外卖做专送骑手。
每年春节很多骑手都会回家过年,但外卖订单还是有的,而且能多挣钱,所以我早早地决定这个春节不停工。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街上没人,订单很少很少,我接到最多的单子,就是帮忙买口罩和买菜。
说实话,这么点儿单量不挣钱,但我知道这个非常时候,城市和用户需要我们,我决定接着做。
我的片区,有三分之一骑手留下了,整个浙江也有很多坚守的兄弟,我其实只是他们中的一员。
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
湖州市吴兴区统计局总统计师嵇金鑫:大家下午好!我是湖州市吴兴区“三服务”的驻企专员嵇金鑫。
这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在科学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地复工复产。重点是通过驻企服务,加快企业落实防疫措施、化解复工困难、兑现惠企政策等等,从而让企业快速恢复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
我服务的企业——藤卓智能科技(湖州)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也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主要生产自动化控制元件。2月10日,我接到“三服务”的任务后,第一时间联系企业总经理,并马上见面一起商量复工方案、怎么防疫等等。
为了能够快速复工复产,我和企业管理层仔细研究一项项工作、努力解决一个个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企业顺利在2月16日全面复工。除了2位湖北籍的员工外其他人员全部到岗,返岗率达到了98%,目前产能也恢复到90%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藤卓公司也充分感受到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心关爱。
记者:杨主任好,您从大年初一支援武汉,已经在一线工作40天了,这期间什么事让您印象最深刻?
杨向红:好的。我分享一个小故事吧。我们的一位同行——武汉四院的一位36岁医生,在抗疫一线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且病情进展很快,氧合很差,但他即使在上厕所也一定要抱着氧气枕的情况下,一直很乐观,并多次表示康复出院后会第一时间去捐献血浆救治更多的重病人。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精心治疗下,他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出院时,他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他可以重上战场。
医院,每一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也是累并坚守着,辛苦并感动着。我们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N95口罩、护目镜等,在病房一待至少就是4小时,不吃不喝,全副武装的防护给我们平常驾轻就熟的医疗操作平添了很多难度,但我们的医护人员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竭尽所能救治每一位患者,看着一位又一位患者由重症到轻症到康复出院,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我们觉得查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每天在收获着感动,为武汉病患坚强不屈与疾病做斗争的那份勇气所感动、为他们那份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感动。到目前为止,我所在的病区收治了近位新冠肺炎患者,现在已经有75位康复出院,我们为自己的团队、也为这些康复的武汉病患感到骄傲。
主持人:杨主任已经在武汉一线奋战一个多月了,现在一定很想家吧?
杨向红:是啊,我家都特别想家,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摘下口罩,我能约上小伙伴一起去西湖边喝个茶。有机会,我也想再好好逛逛武汉——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亲身感受一下武大樱花烂漫的那一刻。我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记者:医护人员是这次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想问一下,在一线救治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谢谢。
余斐:我最深的感受是,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身边这些可爱可敬的同事,刚开始大家或许有些紧张甚至少许恐惧,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大家都没有一点点的退缩,主动战斗,共同克服。
比如说我们科室有一位很爱美的女同事,工作时间很长,值完班出来她看到镜子里脸上深深的勒痕,当时就控制不住哭了出来,当时很多人在场,但是她并没表现出有任何想调岗的意思,一直坚持工作在岗位上。
我们组有一个同事是川妹子,除夕那天刚刚回到老家,年夜饭还没吃上,就接到了要回来上班的通知,主动告诉我回程机票买好了,马上飞回来参加战斗。
我说的这两件事,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平凡人会碰到的平凡小困难,但当我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后,平凡就会变得不平凡。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不会退缩。
黄国兰:我也来分享一下。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看到病房里宝宝们脸上纯真可爱的笑容时,所带给我的那份安慰和感动。虽然每天工作很紧张、很疲惫,但是他们的笑容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我讲个全省最小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菁菁的故事。这个孩子在嘉兴时已经确诊,1月30日凌晨送到医院,是我和隔离病房主任叶盛一起去接来的。
宝宝来的时候才三个多月大,发着烧,但很乖,没有大哭大闹。我也是母亲,看到这么小就被感染的孩子,感到非常难过。她家里还有多人被感染,所以是一个人独自被送来这里,连换洗衣服都没带。我马上去超市给她买了衣服,护士姐妹们也给她买了纸尿裤、小玩具,我们把她当作自己的宝宝,明知道有危险也经常去病房抱她逗她。我们团队里还有不少是“新手妈妈”,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爱笑的小胖妞”,温柔对待,耐心呵护。因为宝贝还很小,我们专门给她准备了一整套护理方案,经过20天的诊治和护理,前几天她终于出院了。
朝夕相处了20多天,宝宝出院我们又高兴,又不舍。提前一天就把各种护理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写到一封信上,以便交给来接她的爸爸,还为宝宝录制了祝福视频,准备了纪念册。那天,我们把宝宝送上车,又目送她离开。就像在信里写的那样,我们真心希望小菁菁出院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医院了。
记者:在这次战“疫”中,各行各业都在履职尽责、坚守担当,为保障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奉献力量。我想问问各位在抗疫一线工作时,有没有什么小故事特别感动你们的?
张杰: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见过很多的人,也碰到很多的事。要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显真情”。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下午,一个姓李的小伙子来到社区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而刚刚在半小时之前,他还在小区门口与值守人员争吵。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因为疫情形势严峻、防控升级,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每户每两天只能进出一人。因为小李当天已经出去过一次,所以门岗没有放行。小李大为不解,认为自己只是去小区对面买包烟。然而政策已经实施,不可能对某个人特殊。经过社工耐心细致的沟通,小李最终表示理解。同时在沟通中,小李也了解到小区大、隔离户多,但是社工少且女同志多,导致隔离户的物资配送效率有时不是很高。小李觉得自己身强力壮,原本就从事配送工作,就想当志愿者贡献自己的力量。小李自当志愿者以来,苦活累活抢着干,不图任何回报。走在人群里很普通的一个人,却能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平凡人的身上也有着不平凡的力量。
像这样感人的事还有很多。比如,一些热心的业主积极主动支持社区工作,自发组织队伍,自备置物架,实现小区快递分类分散、快拿快取,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和降低传播风险。再比如,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居民得知我们防疫物资短缺,多方筹措购买了只口罩,免费捐赠给社区。还有一些老党员主动找到社区,表示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与党和祖国共渡难关,老人不光自己主动捐款,还让家里所有人都带头捐款。在管控升级、小区封闭式管理、社区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一些热心的叔叔阿姨主动协助社区与物业,在小区内执勤巡逻,让防疫不留“空白”。
这些感人的事,像一股股暖流,流进我们的心间。也让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保护社区每一名居民的健康安全。
朱丽平:复工复产已来,我每天都在感动中生活。
因为一开始我们公司准备放假,所有设备经过保养、维护都进入暂存状态。为了让设备尽快恢复生产,设备科5名成员满负荷工作,安装、调试恢复一台台设备投入生产。其中,设备科汪高剑吟哦左手有伤,仍然坚持一只右手加入设备调试。因为安装过程中需要发力,左手因为工作发力伤口破裂,血从包扎纱布中渗出。而他自己一无所知,还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