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市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如何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强敌”?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一群人主动请战,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大家的生命,他们,就是“白衣勇士”。
让我们,向这群“逆行者”致敬。
在疫情防控战中,各条战线人员勇于担当,涌现出众多感人的“小人物”。
田贤江:
让每位病人都能安全回家
要想打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田贤江的电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月4日上午9点,医院通讯员邹紫就开始忙着联系,他不是在病房里查房,就是在处理协调突发事件。
田贤江是我区感染科一线的一名“老将”,经历过年的SARS,也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上颇有经验。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田贤江就坚守岗位,冲锋一线,每天上班时间超12个小时,一连几天接听多个电话,至今已有半个多月没回过家了。以院为家,不舍昼夜,问及是否感到辛苦,田贤江说:“这是医生的职责,这个时候不站出来,什么时候站出来?!”
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田贤江
身处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田贤江每天都处于高危风险中。疫情爆发伊始,他每天光门诊就要接待余名患者,快节奏且不确定的工作氛围,让他深感焦虑;正月初四,医院将发热问诊整体迁至通惠院区,田贤江跟随大部队一同搬入。新环境有新挑战,田贤江的工作是排查和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每天主要工作是来回穿梭于发热门诊、疑似病区、确诊病区,查看病情、研究病灶,会诊病因、应对突发。
别看只是短短几个字,工作量却是之前的两三倍。正是在这样的严谨工作下,该院不少患者的病情已逐步好转。“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让每一个在这里的病人都能安全回家。”田贤江说,有了奋斗的目标,再累也值得。
田贤江的二儿子才17个月,田医生希望这场疫情阻击战能早日结束,让一直奋战一线的“白衣天使”能够尽快回家陪伴家人。
来海霞:
一线奔波连轴转,平均每天出车七八趟
从接到命令,到穿上防护衣、鞋套,戴上护目镜,坐上急救车,医院急救车随车医务人员来海霞用了不到两分钟。2月4日上午,她接到任务,要前往戴村的民兵训练基地隔离点,转运一个发烧的孩子。
“这段时间太累了,工作量大大增加。”来海霞有些疲惫,除了日常的急救,转运机场及民兵训练基地隔离点的发热病人也成为急救车随车医务人员的工作。
的轮值是24小时连轴转,来海霞要连续工作24小时,而这段时间异常繁忙。来海霞说,上周平均每天出去七八趟,本周发热病人的数量在减少,一天出去四五趟,轻松一些。
杭州市医院急救车随车医务人员来海霞(左一)
“别担心,现在只是有发烧症状,不一定是患上肺炎。”这是来海霞最常说的一句话,每接到一个病人,她都会安慰对方。“在转运发热病人时,他们总以为发烧就代表患上肺炎,这时我要给患者信心,不能让他们自己吓倒自己。”
医院后的半小时,是来海霞最轻松的时候,因为急救车必须消毒半小时,这段时间她和司机才能喘口气,顺便销毁旧的防护服,准备新的防护服。
“虽然家人很担心我,但是每次看到发热患者对我们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作为医务工作者有义务伸出双手迎接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站在急救车旁,来海霞随时准备接受任务,赶赴一线。
核酸检测人员:
与病毒“面对面”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萧山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室,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这里有一支由8名检测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队伍,从1月25日起轮班作业,与病毒“面对面”,为抗疫前线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上午11点,医院送检样品的最外层包装经过层层消毒送达实验室核心区时,陈棋炯、医院外援刘军穿上隔离衣,戴上双层手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全副武装并互相检查后穿过一道道隔离门,进入核心检测室。在这里,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核酸检测人员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最内层的包装,核对样品姓名、外观、样品性状无误后,检测正式开始。反应体系配制、取样、核酸提取、变温扩增、荧光信号实时检测、结果判读等等,在近3个小时的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差池。
“目前,我们实验室采用的是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技术,整个检测需要经历几道工序。由于暴露风险大,生物安全防护必须达到三级要求,每一次检测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实验室24小时进行检测,有时遇到紧急样品检测,结果出来时已是凌晨。”孙永祥主任介绍。
为了能尽快出具报告,检测期间不能上厕所,也无法喝水,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全神贯注。
待从实验室出来,队员们脱下防护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物,每个人脸上都是被口罩、护目镜勒出的红红条痕。“从实验室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窗户透气,第二件事就是上厕所。”队员陈棋炯笑道。
据了解,这些被检验的样本中一旦检出病毒核酸阳性,实验室会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启动后续流调、排查等程序。
陆秀清:
不漏一车一人紧守高速路口测体温
2月4日中午12点,结束了6小时工作的陆秀清,嗓子已经有些沙哑,面容略显疲惫。只是在站台上下走动,手机步数就超过了1万步。
手持一个白色的红外线测温仪,穿梭在每一辆车之间,没有时间喝水、休息、上厕所,这便是这几天来陆秀清一天工作的真实写照。“近期是否去过湖北、温州、台州?”“是否和湖北、台州、温州来的人员有接触?”这些问题,每天要重复上千次。
杭州市医院医务人员陆秀清
1月26日起,医院医务人员陆秀清被安排到临浦高速路口,为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和乘客测量体温。高速路口风大,气温又低,尽管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也抵挡不住入骨的寒冷。薄薄的医用手套里,手指早已冻得僵直,但陆秀清和队友们尽职尽责。
“目前监测标准在37.5摄氏度,如果有轻微发烧但不是来自湖北、温州的,会建议就医;如果来自这些地方并确认发烧的,我们会安排救护车进行进一步检查。”
尽管天气寒冷,身体疲惫,但是陆秀清的心里却是暖暖的。来往的司机们积极配合工作,有序排队。就在2月4日早上,一位司机看到陆秀清拿着的是耳温仪,需要每次进行消毒,于是拿出自备的红外线额温仪送给她。
“这让我很感动,不是我们医务人员在战斗,而是全民在战疫。”交接班后,医院,开始正常工作。
葛利洋:
“老兵”守护群众健康,每天接打多个电话
每天接打电话多个,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