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文化管家在戴村镇沈村文化礼堂对村民进行舞蹈教学。 资料图
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效能不高、群众需求难以满足一直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痛点和难点,如何破解?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创新推出了“文化管家”托管服务模式,按照“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社会文化机构按照服务清单、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为阵地,向基层群众提供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实现镇镇有文化管家,村村文化活起来,以社会化的形式搞活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在日前的采访中,萧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汪春霞告诉记者:“‘文化管家’作为萧山区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特色样本,项目实施4年来,共助力镇、村组建文化团队支,开展各类活动余场,挖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近20项,线上线下累计艺术培训超小时,服务群众55万人次。”
“文化管家”管什么,怎么管
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哪些?“区政府每年投入万元采购‘文化管家’区级服务,通过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向镇、街道派送专业人员和服务,社会文化机构每年为每个乡镇提供80课时文化培训课,并为每个乡镇建立起三团三社(即艺术团、民乐团、合唱团、摄影社、文学社、书画社)六支队伍。”汪春霞说。
戴村镇是萧山区最早开展“文化管家”试点的三个镇(街)之一,现在镇上常驻有两名“文化管家”。戴村镇文化广播站站长沈镇告诉记者,4年来,“文化管家”超额完成了三团三社的建设任务,还另外成立了舞蹈团、非遗社。“把本土人才都帮我们挖掘出来了,现在,8支队伍有多人,有了这个基础,我们还成立了镇级文联。”
朱凌海是戴村镇的一名“文化管家”,他说,按照管理规定,他实行“1+4”工作模式。每周1天集中在区文化总馆进行任务领受、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问题交流与梳理,4天驻点各镇村,了解基层百姓文化需求,发挥自身文化特长,提供专业文化服务,并配合做好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等文化场馆运营管理。
“管家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所需所想,为村民在家门口量身定制‘精神文化套餐’。”朱凌海说,“比如,现在旗袍秀特别火,尤其受农村中老年女性朋友的喜欢,所以我在舞蹈课之外,又加了模特培训,还在镇里组织了一场旗袍秀。”
个性化定制,激发文化内生需求
“进化镇在去年的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自已花费8万元采购了额外的‘文化管家’服务,‘菜单’包括选拔、组织村民排练14个文艺节目,文化公司提供4个高水平的节目,举办一台晚会,拍一条快闪活动视频。”进化镇“文化管家”华振栋说。
像进化镇一样,越来越多的镇、村开始在区财政“买单”的“菜品”之外,额外“加菜”。
沈镇告诉记者,戴村镇每年额外投入30万元,在80课时之外,再购买50课时艺术培训课,并要求社会文化机构为其量身打造一两个本土精品文艺节目,挖掘乡村非遗文化等等。
小品《坚守》就是这样来的。说起它,戴村镇尖山下村村民们都很激动。《坚守》的原型,正是当地乡贤,赴贵州支教多年的贵州省道德模范、杭州市道德模范杨明。在“文化管家”与区文化总馆、戴村镇文化广播站共同组织协助下,尖山下村村民集体创作了《坚守》,不断练、不断演,不仅在萧山区首届戏剧小品大赛中获得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还参加了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精品节目展演。
文化管家提供的“菜单式”服务,适应了基层文化需求和群众个性需要,在“文化管家”提供的专业指导下,基层群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需求被极大唤醒,让村民从家中“灶台”走向公益“舞台”,从“素人”变身“达人”。
整合资源,促进城乡文化服务均等
江南五月,正是草木渐深、鸟语花香的好时节,人们的艺术热情也被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激发。在城厢街道,一堂“语”妙绝伦的朗诵课马上开始,老师是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国家一级播音员王宽,在“文化管家”的组织下,学员们早早就来到了课堂,对培训充满期待……
“文化管家”项目实施4年来,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来到基层、乡村。
郭雪琪是“文化管家”项目服务提供方之一——杭州最忆文化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文化管家”。她告诉记者,公司拥有文化艺术领域里庞大的师资人才库,在她们的联络推动下,“包括国家一级导演张钎、国家一级编导李琰峰等都曾应邀讲课,如河上镇请到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浙江传媒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讲师张丹为村民讲授课程,戴村镇大石盖村文艺演出还邀请到梅花奖获得者为村民化舞台妆。”
“‘文化管家’担当了文化特派员的角色,把原来只在城市、文化总馆开展的公共文化培训和服务,匹配到了基层,使乡村百姓也能就近享受和城区同等品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促进城乡均等,助力共同富裕‘精神共富’。”汪春霞说。
“‘文化管家’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基层的文化活动层次。”沈镇说。
“‘文化管家’的价值还在于提高了农村文化礼堂等场馆的综合使用效益。”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杜娟看来,原来有很多基层文化场所“空壳”运转,而“文化管家”则让大量乡村文化场所有了用武之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实实在在实现了高品质。
让文化助力乡村治理
汪春霞告诉记者,在年实现“文化管家”镇级全覆盖后,今年萧山区将继续推进“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向村社一级延伸,今年覆盖50%,三年实现全域覆盖。在区级配送外,鼓励镇(村)自行采购服务,形成“自下而上,按需定制”的文化供给模式,通过“文化管家”全域发展,实现“文化有需求,身边找管家”。通过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以文化的力量助力乡村治理。
汪春霞说,“文化管家”作为萧山区的一项特色文化品牌,还有诸多可待完善的地方。现阶段,萧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正通过分片招标、多级采购,来培育更多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今年,正在启动“文化管家”数字化项目的建设,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资源丰富,集展示、点演、采购、评估、信用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此打造一个体系完备、可持续发展的萧山品牌项目。
“‘文化管家’从最初的团队建设、课程培训、活动组织为主,到现在延伸向本土文化挖掘、特色品牌打造、礼堂机制建设、文化艺术创作、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它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做了有益探索,我们将再接再厉,持续创新,擦亮萧山‘文化管家’金名片。”汪春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