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闻王裔记者郑丽华“通过这种模式,我们业主有了更多选择权,日常小区管理可以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村民‘洗脚上岸’,变身社区主人,不仅是身份的改变,也是素质的提升!”新成立的业委会,让萧山区城厢街道湖头陈花苑居民有了更多的底气。日前,萧山区城厢街道在湖头陈花苑业委会成立中,试行了安置社区治理“党委+”新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红色基因。湖头陈花苑是以“熟人社会”为主的拆迁安置小区,原来一直矛盾多,情况复杂,治理难度较大。鉴于社区实际,街道大胆创新,提出了建立社区“党委+”的全覆盖工作模式,以社区大党建打通基层治理与社区发展的关节,着力延生党建神经元,强化党组织全覆盖,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组织体系。此次湖头陈花苑首届业委会选举是湖头陈社区回迁后的首次业委会选举,更是城厢街道安置小区成立业委会的试水之举。湖头陈社区在业委会选举阶段主要把握好“两个关”。一方面把好人选关。收集居民信息,在充分听取居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由社区党委把握好候选人推荐环节,鼓励支持小区的党员骨干积极参加业委会选举,选出“政治过硬”“品能兼优”的业委会成员。另一方面把好投票关。社区党委充分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发动所有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到选票发放、投票封箱、开箱计票等环节,确保操作规范、公开透明。经湖头陈花苑首届业主大会表决,选举产生了首届业主委员会,通过了《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经选举,湖头陈社区7名社区三委成员和专职工作者当选为业委会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这些作为社区治理的行家里手,不仅能发挥自身优势,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撑,也充分了解业主需求,搭建起党组织与业主群众沟通联系的“连心桥”,为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提供“向心力”。据悉,城厢街道于年启动城中村改造,至年底完成了全部10个社区的城中村拆迁工作。安置小区回迁后如何建设和治理?此次城厢街道业委会与社区班子合一的管理模式,为今后构建安置小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供了样板。萧山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基层治理血脉,为今后业委会自治提供了思想引领,更是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子。”编辑赵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