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邻近指数是根据每个点要素与其最近邻点要素之间的平均距离计算得出的,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点要素根据最邻近指数的大小可以分为均匀、随机和聚集三种空间分布模式,均匀型空间分布其点要素的最邻近指数最大,聚集型空间分布其点要素的最邻近指数最小。
基于最邻近指数的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
(一)最邻近指数。最邻近指数的具体测算方式步骤是:首先测量每个点要素与其最近邻点要素的两个质心位置之间的距离;然后对得出的所有最近邻距离取其平均值。通过比较该平均距离与假设随机分布中的平均距离来判断所分析的点要素是集聚要素还是分散要素。
(二)制造业总体集聚特征。运用最近邻指数对杭州及周边城市年、年和年制造业企业总体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年、年、年最邻近比率即最邻近指数分别为0.30、0.25、0.25,数值远小于1,表明杭州及周边几个城市的制造业企业总体来看呈集聚分布。三个年份的z值分别为-.21、-.42、-.86,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企业总体的空间集聚性非常显著。
(三)制造业分行业集聚特征。分行业来看,三个年份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最邻近指数也均小于1,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与制造业企业总体数据样本一致,同样呈现出显著性的空间集聚特征。
制造业企业总体空间分布格局
(一)标准差椭圆分析。通过对七个城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标准差椭圆分析,,可以发现,年-年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为主导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杭州及周边城市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的重心由年的(.,30.)转移到年的(.,30.),再转移到年的(.,30.),年-年制造业空间分布重心先是呈现出向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年-年又向西南方向转移,但重心变化微小。
通过百度地图坐标反查可以发现,研究期内的制造业企业重心均在绍兴市越城区。从生成的椭圆面积大小来看,年椭圆面积为2.,年增加到2.,说明制造业企业集中程度上升,到年,椭圆面积又上升到2.,说明制造业企业集中程度又进一步得到扩大。
(二)核密度分析。基于制造业企业点的空间分布,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制造业企业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密度或者说聚集程度。为方便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将年、年、年的制造业企业核密度值分成相同的五类。,年-年杭州及周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呈现出“整体分布广泛,局部相对集中”的空间分布现象,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呈现出连片分布的特征,核密度值由此向外围逐级扩散,其他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集聚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
年,制造业企业较少,核密度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杭州市(下城区、余杭区、滨江区、江干区、萧山区)、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宁波市(江北区、镇海区、海曙区、鄞州区、北仑区)。年,制造业企业的核密度在年的基础上急剧上升,出现了大规模的集聚点,到年又进一步扩张,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有由杭州市和绍兴市的交界地区和宁波市的核密度高值区即企业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向外扩散的趋势,使湖州市、嘉兴市和金华市部分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并出现规模性的集聚中心。
制造业企业分行业空间分布
(一)标准差椭圆分析。通过对杭州及周边地区总共七个城市的三种类型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标准差椭圆分析,研究期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重心一直在向西南方向转移,由年的(.,30.)转移到年的(.,30.),年又转移到(.,30.)。通过百度地图坐标反查可以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重心在研究期内始终位于绍兴市柯桥区。
年-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重心由(.,29.)向东北方向转移到(.,29.),但始终在绍兴市越城区内,到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重心又向西南方向转移到了绍兴市柯桥区(.,29.)。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重心,也呈现出了向西南方向进行转移趋势,由年的(.,30.)转移到年的(.,30.),年又继续向西南方向转移到(.,30.),通过坐标反查发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重心在研究期内均处于绍兴市越城区。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三大类型制造业企业的分布方向与制造业企业总体分布方向一致,同样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其空间分布重心均位于绍兴市,表明所研究的七个城市中,绍兴市是制造业的重心。
从生成的椭圆面积大小来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集中程度总体上是逐渐上升的。三大类型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集中程度在研究期内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杭州及周边城市关于这两类制造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各种条件等具有优越性,能够吸引相关企业在研究区域内集聚。
(二)核密度分析。在三类制造业企业点的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密度或者说聚集程度。同样,为了方便三类制造业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将年、年、年的三类制造业企业核密度值分成相同的五类。
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杭州市萧山区以及绍兴市柯桥区和越城区的交界处,整体来看分布范围小且集中。到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范围逐渐扩散开来,但在杭州市萧山区以及绍兴市柯桥区和越城区的交界处分布的依然集中,且集中程度上升,并由此为辐射中心,向北扩散到杭州市余杭区和嘉兴市桐乡市、海宁市,向南扩散到绍兴市诸暨市、嵊州市和宁波市主城区交界处,形成新的集聚中心,但此时集聚规模还较小。
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多数集聚中心在年的集聚规模基础上继续扩张,杭州市萧山区以及绍兴市柯桥区和越城区交界处的集聚程度依然是研究范围内最高的区域,杭州市余杭区和嘉兴市桐乡市、海宁市交界处所形成的集聚中心较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绍兴市诸暨市、湖州市安吉县和金华市兰溪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集聚程度的变化也最为明显。
通过核密度分析,可以看到年-年,研究区域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集聚程度连续上升,并形成大规模的集聚中心,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变中起到了吸引和辐射带动作用。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分布从整体上来看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江干区和萧山区,宁波市余姚市以及镇海区、北仑区、江北区和鄞州区的交界处,金华市永康市,但集聚规模还较小。
年,在先前所形成的集聚中心基础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集聚规模急剧扩张,杭州市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向其他主城区扩散,而且宁波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集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所研究的七个城市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规模最大的城市,此外,嘉兴市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初具规模,金华市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也以永康市为核心向外扩散至武义县、婺城区等。
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布更加集中,集聚规模在年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杭州市和宁波市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最主要的集聚地,绍兴市诸暨市和嵊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婺城区和衢州市衢江区演变出更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集聚中心。通过核密度方法,可以分析得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分布在年-年的集聚规模不断上升,杭州市和宁波市是杭州及周边城市中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且不断发挥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与其相邻的嘉兴市和绍兴市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也发展起来,为吸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扩散和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
年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分布趋势,主要分布在杭州市主城区、绍兴市和宁波市北部地区,但整体来看企业密度还较低,仅在杭州市江干区形成了一个较小规模的集聚中心。年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在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原先形成的东西方向分布带的基础上继续集聚起来,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向西扩散到杭州市临安区,且不断向南北方向扩散和转移,绍兴市、宁波市南部以及衢州市和金华市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初具规模。
年,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规模集聚扩张,宁波市成为所研究的七个城市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最为密集的的城市,绍兴市诸暨市、嵊州市,嘉兴市嘉善县、桐乡市,金华市婺城区、永康市和衢州市柯城区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布更加密集,形成规模较大的集聚中心。从核密度图中可以看出,研究期内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其他两类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变趋势一致,集聚规模都不断扩大,且不断向其他地区进行扩散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