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姚家桥村区域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在使用远程问诊智能服务终端。谭云俸摄图②: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胜安社区智能健身广场,医护人员向老人介绍如何使用智能健身器材。刘智峰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
按下随手携带的呼叫器,跌倒的老人可以及时得到救助;具有行为监护、安全看护等功能的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让老人生活更安全更放心;智能设备一键拨打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并提供各项服务和应急帮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正为养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年)》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及养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如何赋能养老行业?当前面临哪些挑战?前不久,记者赴浙江、广西等地进行了采访。
用上智能设备
智能技术和手段在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居家照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多亏了这个‘宝贝’,不然麻烦就大了!”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潇湘社区的黄月珍老人,今年88岁。常年独居的她,说起社区给家里安装的“安居守护四件套”,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几个月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黄月珍,忘记了厨房正烧着热水。水烧干后,家中的烟感报警器识别到屋内烟气,信息传输至萧山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值班工作人员拨打老人和子女的电话都没有响应后,立刻联系了社区值守网格员俞为,接到任务的俞为第一时间上门处置。整个响应过程,不到5分钟。
“进屋时厨房已经烟雾弥漫,老人还没有察觉,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俞为说。
在萧山区万户籍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约31万人,占比达25%。通过智能设备采集烟雾浓度、燃气浓度、门磁开关次数与时间等数据并借助5G网络回传至政务云端,萧山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告警预警模型,精准识别36种突发状况,保障老人居家安全。该应用系统自年上线以来,已覆盖全域22个镇街、个村社,累计将余位老人纳入守护范围,预警居家安全隐患余次。
“四件套是基础硬件,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自由叠加智能床垫、智能手环、跌倒检测仪、紧急呼叫仪等设备。”萧山区民政局副局长叶臻刚说,目前辖区内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家中,基本都已经安装上了这类智能设备。
如今,越来越多老人用上智能设备。智能技术和手段在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居家照护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黄月珍家中,一个白色的方形装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红蓝绿三色按键,除了联系亲属外,还可以一键拨打智慧养老服务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接听并提供各项服务和应急帮助。此外,点击手机上的“浙里办”应用“e养萧然”版块,同样能一键申请各类家政服务,子女经过授权,可以远程代为操作并查看各种信息,使用方便。
“智能养老产品需要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分析,因其需求弹性大,目前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服务标准难以确定等问题。仍需加强引导,唤醒老年人的潜在消费需求,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黄石松表示,数字时代势不可挡。未来,智慧养老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等方面大有可为。
建设智慧系统
家属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