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萧山区文旅局离退休党支部的陈岳炳、邹树强、李凌峰三位老干部,在萧山博物馆(区文保所)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新塘街道朱凤标故居古迹群,巡察文物保护工作,叮嘱现场工作人员和当地文保人员,务必像呵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呵护好文物古迹。朱凤标故居,位于萧山区新塘街道朱家坛村,是杭州市级文保单位。清道光十二年,朱凤标参加殿试荣获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因此该故居又称“榜眼墙门”。朱凤标故居是由朱凤标爷爷朱镔建造,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朱镔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后裔,是一位儒商。朱镔原先在江苏开办丝线作坊,赚了许多钱,回家后购田置地,建造了东西两座并排而独立的大墙门。朱凤标出生在西墙门。榜眼墙门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江南水乡民居。墙门坐北朝南,前后各有三进,前厅后堂格局。墙门四周砌有一米多高的“石壁萧墙”,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故居内砖雕、石雕、木雕三雕装饰极具传统文化特点。砖雕、石雕门楼上的文字和图案,采用浮雕、镂雕等技艺,工艺精湛。榜眼墙门吸收了江南民居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建筑文化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和人文价值。朱凤标故居在年开展一期修缮工程,于年全部完工,目前已成为许多游客参观打卡之地。年新塘街道将朱凤标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列入街道8大民生实事工程,为的是传承朱凤标清廉为官、秉公无私的精神文化以及朱子家风,弘扬新塘街道独特的历史文化,并为历史建筑注入文化内涵,使之真正“活”起来。在现场,老同志们仔细察看文物修缮中的各个细节,并与施工人员交谈,了解文物修缮中的一应问题,希望施工人员务必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理念,善始善终把工程做好!随后,老同志们又来到朱家坛金家祠堂巡察。朱家坛金家祠堂位于新塘街道朱家坛村后朱自然村中,坐南朝北(偏西13°),前后两进,建筑占地.2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石板地。第一进门厅,面阔3间,进深7檩,混合式梁架,木圆柱石墩。第二进正堂,面阔3间,石方柱、石槛。前檐原的4只牛腿,雕刻简单,现存2只,另2只已毁。室内加吊顶,中间一天井。该祠堂始建于清代,上世纪50年代曾作小学,9年重新装修,现作村活动室。该祠堂整体布局基本完整,构造简单,为研究地方宗族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该祠堂所在地朱家坛村,历史悠久,因村形以坛,曾称坛里金。相传大理学家朱熹七世孙于宋末元初从安徽徽州迁居于此,后金姓衰落,朱姓发族,故名为朱家坛。老同志们在当地朱氏后裔陪同下,走进原有的简易陈列馆,边观看边与朱氏后裔交谈,了解历史典故,探讨相关问题,同样叮嘱有关人员,一定要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出新的功能。在现场,老同志们还与博物馆(文保所)工作人员探讨今后怎么样开拓新领域特别是在马上要开展的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更好发挥老同志作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