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30年,甘做无闻的护法使者

通讯员赵云记者王艳颖

意外是突然发生的。

年10月19日,周二,晚上20时45分,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蒋春尧同志因连续工作操劳过度,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6岁。

蒋春尧是倒下了,有人说,自年进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起,他就已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检察事业。

就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下午,正准备下班的第七检察部副主任徐萍还看到蒋春尧在办公室里。时间再往前倒一倒,9月末的一个周末,因案件查询需要,杭州市公安局某部门负责人李勇(化名)也在检察院里碰见了这位多年老搭档。

“蒋处,大周末来加班啊?”

“还有些事情没忙完,不太放心。”两人匆匆寒暄了几句。李勇记得,那一天,他的状态一直不错,神采奕奕的,办公桌上垒着一叠厚厚的文件。

说实话,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没能早点与蒋春尧相识,以至于如今关于他的一切,只能从他的同事、朋友口中“拼凑”着了解些。我也尝试在网络上搜索以往关于蒋春尧的报道,结果是“失望”的:他好像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先进事迹。然而,每一个在工作上曾与他有过交集的人,都反复提及他的那些“好”。每个人口中只有关于蒋春尧的一个侧面,我尽力将这些侧面拼成那个完整的人。

30年扎根一线,

他是业务过硬的“护法使者”

业务能力强、踏实低调,是同事们对蒋春尧的一致评价。对于蒋春尧的离开,第七检察部的周扬始终不愿相信,10月21日一大早,他如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敲了敲蒋春尧的办公室,轻推开门,恍惚间才意识到蒋处已经不在了。

周扬的办公桌上有一份刚刚写好的案件报告,原本是要向蒋春尧汇报的,“现在也来不及了……”

这是一起民事抗诉监督案件。4年前,杭州一男子因意外离世,留下了年迈的母亲、失措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后经法院判决,公司要支付一笔抚恤金。然而,多年来,因当事人家庭内部存在分歧,这笔抚恤金始终无法到账。不久前,妻子来到市检察院申诉,认为法院当年的判决存在问题,丈夫的意外应当被认定为工伤。因涉及到未成年人,案子移送到了蒋春尧所在的第七检察部,也就是未成年人检察部。

检察官们研究后认为,根据所有证据和相关法律,法院的判决并无过错,若按照正常法定程序,检察院可直接出具《不予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驳回当事人的申诉。

就在周扬和蒋春尧汇报这起案件时,蒋春尧提出,案件的根本问题并非是判决结果对不对,而是申诉人的家庭内部矛盾,看起来是合同纠纷,实质上还是抚恤金的分配问题。“直接驳回申诉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成长。”几番研究后,蒋春尧联系上了申诉人及其家属。

经过半个月来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通话沟通,10月15日,申诉人家庭内部达成了初步共识,会把大部分抚恤金用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得知这个消息,周扬舒了一口气,正信心满满地等着蒋春尧回来和他汇报这个好消息,“可一切都来不及了”。

杭州市检察院叶玉秋副检察长与蒋春尧出庭支持抗诉

不只是周扬,钱塘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任祎俊也有同样的遗憾。国庆节后,因一起涉未成年人盗窃案,任祎俊在“相对不起诉”和“情节显著轻微不起诉”之间把握不定,便向蒋春尧请示。按照原本的打算,她会将审查报告先给蒋春尧过目,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拱墅刑侦大队的“老战友”还有一个来不及分享的好消息:蒋春尧指导过的两个专案不久后要判决了,两年多的辛苦就快划上句号……

在蒋春尧的办公桌上,几本卷宗有着明显的折痕,前两天他才刚刚翻看过;工作笔记中夹着几张草稿纸,记录的是一起网络犯罪案件的人物关系,这样的工作笔记在办公桌后面的书橱里还有十几本,有些边缘已微微发黄。

蒋春尧在余杭区检察院挂职时参加一起案件讨论会议

李勇所在的部门是与市检察院衔接最紧密的部门,年10月,蒋春尧任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处长,成为公安移送案件的第一道关卡。

年夏天,市公安局侦查一起团伙跨境赌博案件,因批捕人数众多,取证困难,蒋春尧决定带队提前介入。七八月的盛夏,连续多日都是闷热的蒸笼天,蒋春尧带队奔赴临安、淳安等区县看守所,连续7天提审37人,翻阅几箱侦查材料,最终梳理出了犯罪团伙之间的关联性证据。

在另一起境外电信诈骗案中,因涉案国法律只认可检察院、法院发出的逮捕令,同时也为确保办案质量,震慑犯罪团伙,在未锁定关键证据之前,蒋春尧拍板下发逮捕令,和公安机关一起远赴某国取证。“能不能锁定犯罪事实,我们谁也不敢打包票,蒋处拍板,也是基于他长期检察经验的积累和证据审查能力。”提及此事,老公安李勇也满是佩服。

蒋春尧在桐庐指导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培训

工作30年,蒋春尧办理的各类案件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计算,数字是冰冷的,但汗水是真实的,日拱一卒听起来简单,但年复一年重复着同一份工作,坚持用法律精准打击犯罪,功不唐捐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只有蒋春尧自己知道。

年12月,蒋春尧转任第七检察部主任,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蒋春尧常叮嘱道:“对待案件不能马虎,对我们来说是案件,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人生,特别是对那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来说,必须慎之又慎,不能就案办案。”

朴素但不古板,

他是细心温暖的老大哥

虽然许多年轻的检察官将蒋春尧视为业务“大神”,但实际上他是理工科出身,大学学的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机械制造专业。

不少老同事在回忆蒋春尧生前的细节时,总会提起他的一个工具箱,那里面装着各种螺丝刀、扳手、钳子……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魏婧考进了杭州市检察院公诉处,成为了蒋春尧的下属,日常进出总能打到照面。

有一次,她的椅子掉了一个螺丝,当她自己满头大汗地摆弄时,正好被路过办公室的蒋春尧看到,“我来帮你修。”不一会儿,蒋春尧拿着螺丝钉走过来,笑着招呼魏婧起身,然后俯身蹲了下来,“就是这里,怪不得听到你坐着会‘嘎吱嘎吱’响呢。”几分钟的功夫,椅子修好了,蒋春尧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眯眯地又回办公室去了。

对蒋春尧而言,这或许只是一次举手之劳,可初出茅庐的魏婧受宠若惊,“处长也会给我拧螺丝?”魏婧回忆说,正是这一颗螺丝钉直接打消了她对新岗位的惶恐,在此后的9年中,她一有机会便跟着蒋春尧学法律、练业务,算得上半个“徒弟”,如今的她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在她眼里蒋处还和当年一样,笑眯眯的,没有任何架子。

第七检察部合影

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兼第二检察部主任张洪阁与蒋春尧认识已有20多年,从进单位起两人就在一个部门,张洪阁称蒋春尧为好兄弟、好战友和好兄长。

在张洪阁眼里,蒋春尧对生活的要求特别低,衣食住行全不讲究。在市检察院,许多同事对蒋春尧的一件黑外套印象深刻——每年冬天都穿着它过冬,上班穿,出差也穿,衣领和袖口已经旧了。

“你这都穿多少年了,我和你一起买的衣服都穿破了,你还在穿。”张洪阁偶尔会直言说上几句,蒋春尧却笑着回答说,“我是农村出来的,现在的生活是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已经非常知足了。”蒋春尧打字很慢,经常戴着老花镜坐在电脑前,用两个手指逐一敲打键盘,动作看上去有些笨拙,有年轻人主动要求帮忙,蒋春尧却拒绝了:“你们家里孩子还小,赶紧回去吧,我加加班就能搞定了。”张洪阁觉得,很少有领导会如此古板地要求自己,但蒋春尧就是如此。

蒋春尧参加钱塘青少年法治学习体验中心成立仪式

可是,他真的古板吗?萧山区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方芸觉得不是。今年6月起,杭州检察系统未检部门迎来了3年一次的岗位练兵,作为市院未检部门的负责人,蒋春尧亲自带队前往桐庐,一刻不落地陪同训练。“他的行李箱里都是文件,我们在集训,他就在一旁工作,每天比我们早到,又比我们晚走。”方芸的电脑里还有几个没看完的文件夹,都是蒋春尧整理的集训学习资料,“他打字那么慢,整理这些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也是在陪同集训期间,农玉平有一份文件需要签字,蒋春尧叮嘱她放在办公室。第二天一大早,农玉平刚到办公室,签好的文件已经整齐地放在桌上了。“蒋处回来了?”一问才知,原来,前一天晚上,蒋春尧匆匆从桐庐坐高铁回了杭州,签好了文件,理了一晚上材料,一大早又赶回去了。

在考试的前一天,方芸和同事们收到了一袋日晒面,这是蒋春尧特意从单位食堂订购的,他叮嘱大家考前一定要吃上一碗,搏一个“面面俱到”的好意头,这就是蒋春尧式的温暖。“家里的面条还没有吃完,蒋处却......”方芸止不住泪下。

蒋春尧生活照

回顾蒋春尧的一生,很多同事感触,他实在是太普通了,但又太特别了。确实,如果不是突然离开,他或许就是检察院里日夜伏案的一名普通干部,是事无巨细都愿意照顾后辈的“蒋老师”。做好一件事很普通,但30年坚持做好每一件事,便成为了不普通。

半个月前,蒋春尧和徐萍闲聊起了以后的事,他说:“年轻人锻炼机会多,等我退居二线后,就帮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还说,自己有酿酒的手艺,老家酿着的白酒已经飘香,等过几年退休后一定邀请大家小酌半晌。

满城桂花香,但感秋意凉。蒋春尧走了,有人说,他走得太突然,心里肯定还牵挂着许多事。这几日,农玉平的脑海里也总会出现蒋春尧的身影,他就俯身蹲在办公室的窗边,手拿喷水壶给窗边的盆栽浇着水,眼角笑眯眯的,一如往日。

人物名片:

蒋春尧同志生于年12月,浙江诸暨人,农家子弟,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2月进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年7月起任公诉一处副处长、侦查监督处处长、第七检察部主任、检委会委员等职,年8月确定为三级高级检察官。

编辑陈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91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