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黄伟芬通讯员邹紫蒋桔红林青颖
今天(7月10日)早上,杭州市萧山区体育馆羽毛球球场,一名男子突然倒地不起,看起来很是危险。幸运的是,边上同时在打球的人中,正好有来医院的医护人员,短短几分钟之内,现场上演了教科书式的抢救。
这位及时出手相助的医院心内科主任医生高峰。
当天一大早,高峰和往常一样去体育馆羽毛球馆早锻炼。
他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了。”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去打球,然后再回家收拾、吃早饭、上班。
清晨6点刚过,正当球友们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快来人啊!这里有人倒地了!”高峰听见几十米开外有人在呼救,赶紧跑了过去。
“当时没有感觉到他的脉搏跳动,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有着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高峰,从听见呼救、飞奔过去、跪地检查判断颈动脉搏动到开始抢救,仅仅用了1分钟时间。
在高峰的招呼下,围观球友有的帮着拨打、有的赶紧去拿AED(体外除颤器),高峰和一起打球的同事则开始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经过8分钟的心肺复苏和1次AED除颤后,患者颈动脉搏动、呼吸恢复,脸色也由原来的苍白变得红润,病情得到了初步控制。
6点15分,急救车赶到现场。
高峰又帮忙把病人转移到担架上,护送医院抢救大厅。
“在当时危急的情况下,对患者采取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措施,第一时间成功保障了对方心脑有效的循环,为后续进一步的复苏创造了条件。”医院急诊医生说。
这位患者53岁。下午2点40分,医院获悉,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等检查显示可能心肌缺血,需留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事实上,心跳骤停意味着血液循环终止,脑细胞对于缺氧十分敏感。医学上有个说法叫“黄金4分钟”,如果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超过10分钟,就算抢救回来也可能变成植物人或面临脑死亡。
高峰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很快,朋友圈里有人开始转这次现场救人的照片和视频,高峰才知道自己一大早“出名”了。
“当时没想那么多,作为医护人员,遇见这样的情况肯定马上就冲上去了。”事后,他为这位53岁的患者感到幸运,他也呼吁更多市民学习、掌握急救知识,在遇见类似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出手去救人,“这也是我们反复呼吁公众去学习心肺复苏的原因,因为你随时会有救身边人一命的机会。”
“如果现场没有会心肺复苏的人,这个患者很有可能救不回来了,当时协助我抢救的还有叶桂翠等同事,”高峰说,“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全社会推广AED的重要性。”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高峰提醒市民,平时一定要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马上就要入伏了,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过度,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电解质。”他还提醒说,要是觉察到身体出现不适,医院查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