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我们走进“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钢构名镇”——萧山区新街街道,跟着街道党工委书记汤卫一起感受新街高质量发展。
有苗木的地方,就有新街人。说起萧山区新街街道,第一印象非苗木莫属,“中国花木之乡”就是它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对新街的特色印象仅停留在苗木就OUT了。现在的她,更有一个全新的IP:生物医疗产业,一个以“智力引领科创”的镇街级科创园,园区还被认定为杭州市级科技孵化器和浙江省级小微企业园区。
“一个小镇做了其他区县级、大平台才敢做的产业,目前不敢说唯一,但应该也为数不多。”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汤卫说,生物医疗产业投资大、战线长,见效慢……现在想想,当时的决策是对街道领导班子胸怀和眼光的大考验,项目孵化有个过程,谁也不知道何时见效,所以也有人说我们是“小马拉大车”。
三个“15分钟”+八大区位优势这是生物医疗产业生长的土壤
“在大杭州乃至萧山区的版图上,新街街道并不核心。”汤卫剖析起了新街的区位,并不核心,但四通八达。
新街有三个“15分钟交通圈”:到机场,到杭州南站,到萧山城区都是15分钟车程。新街还有八大区位优势:萧山主城“卫星区”,杭绍同城“接驳区”,亚运主场“邻接区”,机场航空“必经区”,火车南站“辐射区”,绕城高速“窗口区”,地铁路网“汇集区”,产城融合“C位区”。
面积不大,但承载厚重。
3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了6万常住人口和将近15万外地人口,人气旺,经济繁荣。
历史不算悠久,仍有文化内涵。
新街有南宋官窑研究院,有古海塘,农垦文化。历史算不上太悠久,也缺自然山水禀赋,但后天弥补,建成了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现在着手打造2.0版,依托中国花木之乡建成了花木小镇。
以前的新街,除了苗木,更是工业重镇,历史上的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更有“中国钢构名镇”称号,著名的杭萧钢构就在这里。
几年前,萧山一度面临由资金链、担保链断裂形成的“两链风险”,新街就是重灾区,当时工业产值从多亿元降到多亿元。面对残酷的洗牌,新街何去何从?
“触底反弹,彻底转型,摆脱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望向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从粗放型向高质量转变。”汤卫说,这个产业既不能在闹市区,也不能在城中心,但又不能太偏僻,须要有配套环境和交通。新街既不是城中心,又不偏远,既是杭州的街道,还处于杭州市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做保障,区位优势让产业有了生长的土壤。
借鸡生蛋盘活存量
打造生物产业集聚平台
小乡镇怎么发展生物医疗产业?“借鸡生蛋,盘活存量,让土地焕发出新活力。”汤卫说。
新街通过以才引才,找到了上海国际医药园区。作为长三角的首批产业园区,园内已经接近饱和,溢出效应明显,通过主动对接、多次考察,吸引了生物经济项目来新街落地。
“为了减轻压力,我们没有急着投土地建楼宇,而是借鸡生蛋,租用企业的存量用房、低效用房,着力做盘活存量的文章。”汤卫说,考虑到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到一定阶段,需要生产空间,马上便在旁边扩租了1.5万平方米。
萧山区新街街道建设四路号是三幢写字楼,如果楼顶没有“新街科创园”五个大字,谁也不会把这里和高科技产业聚集地挂钩。
别看这里只是街道级的科创园,从年起,新街就一眼瞄中投入高、战线长,但前景好的生物经济方向,依托写字楼,规划出前楼后厂,集研发、生产综合的产业园区。
如今,这个由返租厂房改造而来的街道级科创园已蓬勃发展,聚集了科技类别企业59家,其中生物医疗类企业24家,数字信息类企业19家;培育区“”项目有23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雏鹰企业6家、萧山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
“优化盘活存量工业空间、打造生物产业集聚平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新街再次开展群租企业用地用房调查与整治,从层高、承重、电力、价格等,进行了一次大摸底,1月份以来已累计盘清闲置面积14.26万平方米。存量空间盘活,为新街高质量发展积蓄了能量,为项目招引留出了资源要素。
以才引才以才引企新街街道的“博士现象”
“有了天时地利更要人和。”汤卫说。人才和创新是科创园发展的根本,人才更是第一生产力。
这几年,新街出现了一种“博士现象”——由博士开办的企业入驻原来的存量厂房,这些新兴企业引进的尖端人才也纷至沓来。
“第一家入驻的就是杭州普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叫刘勇。他通过朋友圈以才引才,招引了其他博士朋友陆续来新街开办生物医药企业。”汤卫说。
年街道成立了海外留学生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每年都举办人才年会。“第一次举办人才年会时,算上与会嘉宾和工作人员,也就80个人,今年仅硕士及以上人才就有近人。”
通过以才引才,科创园的“朋友圈”日益壮大,目前已经有6名国家级人才,2名院士顾问、1名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2名杭州市“”人才、2名浙江省“人才”、50余名博士、70余名硕士。
今年3月,经杭州柏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玮博士引荐,杭州睿丽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落户新街。
这是一家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公司,借用盘活的旧厂房后,每天加班加点,出口60多个国家,为新街带来万元税收,3.6亿元产值,万美元出口。
引才,更要留才。“我们发现园区内工作生活的群体相对以年轻人为多,我们从他们的需求出发,逐步提升园区内生活配套。”汤卫说,引进了咖啡厅、餐馆、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等,同时还提供了20套装修好的人才公寓,现在仍在扩大范围。
现在的新街已经形成了人才集聚效应,一个研究方向就能引入与之相关的三四家企业,两个不同专业的博士坐在一起,可能就产生第三个项目。
今年以来,新街继续深耕科创园平台,以高端医疗器械、高值医用耗材、精准医疗、健康服务等为重点,一个街道级的现代生物医学发展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今年和明年,随着企业加速产业化,新街科创园内诞生两家小升规企业是没问题的。”汤卫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