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看紧小微权力萧山积极打造

“叮”,近日,萧山区义桥镇湘东村村民吴国顺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进账短信,原来是该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打给他的一笔劳务费。这是义桥镇推行村级转账支付后的一个缩影。“按照当前村级财务支出流程,因为资金会先到村一级,如果村干部或报账员动了歪心思,通过伪造务工人员名单等手段,很容易就可以套取到财政资金。这中间最大的症结就是现金支付形式。”义桥镇纪委、监察办负责人说。为有效堵塞这一漏洞,萧山区纪委监委协调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实行村出纳代理、村级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要求1万元及以上开支必须通过银行结算,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监管。义桥镇、河上镇先后试点推行村级财务转账支付和“村务卡”模式,同时在区级要求基础上,对误工费、赔偿费等1万元以下的资金,也全部实行银行卡转帐结算,使村级支出真正实现零现金,把“有形”的现金流变成“无形”的监察网,使监督插上“科技之翼”。其实,在村级民生资金、建房、工程、征地、拆迁等领域发挥监察作用的事例还有很多。年1月,宁围街道监察办在日常抽查中发现,该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一社区配套项目的招标。监察办立即开展调查,发现中心在缺少招标文件、相关程序没有走完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了邀请招标并确定了中标单位。该问题属于违规招投标,街道监察办第一时间发函要求整改,责令中心对中标项目作废标处理,重新组织招投标,并对责任人员作出谈话处理。宁围街道监察办之所以能迅速处理该事件,得益于区监委协调区招管办设置的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的“红绿灯”——《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场)、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意见》。该意见对万以下工程的交易方式和要求进行明确,除了公开招标外,进一步规范了公开邀标、询价比选等工作程序,着力破解镇街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中管办不分、监管不力的问题。全区各镇街监察办在监督村级小额资金拨付、小型工程项目的同时,在防止滥用“小微权力”方面也发挥着作用。河上镇朱家村就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今年1月份,朱家村一村民小组长在分配失地农民补偿款过程中,因与其中一村民有过过节,就以“通知后不来领取”为由,故意漏发该村民补偿款元,监察办得知情况后及时找他谈话,进行批评教育,最终使那名村民领到了失地补偿款。村级小额资金拨付、小型工程项目管理、“小微权力”运行等“三小”领域,不仅是农村基层矛盾争议高发地,也是基层村官微腐败的风险点,萧山区通过打造“家门口的监委”时刻紧盯,一有风吹草动便随时出击。自萧山区打造“家门口的监委”现场推进会召开以来,全区21个镇街派出监察办公室从无到有,挂牌组建、人员任命、建立机制、规范运作一气呵成,形成了每个镇街“3+X”和每个村(社)全覆盖的人员构成模式,构建了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镇街监察监督网。通过制定出台镇街监察办公室和村(社)监察联络员履职清单、工作任务清单和权利义务清单、履职积分考核清单,进一步解决监察办公室“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做什么、怎么做”?通过“三统一”建设——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日常管理、统一学习培训,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立监察对象廉情信息库、镇街监察专业人才库、电子党纪法规库,为监察办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制定“三大机制”——片组协作、协同监督、交叉巡察,编制监察文书格式样本,在全市率先完成打造“家门口的监委”标准化建设任务,打造“家门口的监委”萧山样板。不仅如此,萧山区还对新增监察对象问题线索统一纳管,对基层站所人员明确双重监督意见,消除监督盲区,形成基层监督闭合环,让基层监察监督“带电长牙”。据了解:一年来,萧山区已经为余名镇街监察对象建立了廉情信息档案,组建了名镇街监察专业人才库,组织名镇(街)监察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名村(社)监察联络员参加全员培训,抽调20余名镇街监察办骨干力量参与审查调查工作。镇街纪(工)委、监察办公室共处置问题线索件,作出组织处理人(次),立案件。其中,镇街监察办公室立案9件,结案7件,作出政务处分5人、组织处理2人。编辑:金佳男责编:於许珊来源:萧然清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8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