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萧山区红垦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围绕“‘道’说习惯,‘德’育养成”这一主题展开了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区教研员俞国凤老师莅临指导,我校全体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学习。
01
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是俞青青老师带来的《我们小点儿声》,俞老师以“吵闹王国”和“安静王国”作对比,循循善诱,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对不同王国的感受,引出本堂课主题:“我们小点儿声”。俞老师带领班的孩子们开展“小小调音师”系列学习活动:调出合适音量、学会控制音量、寻找消音秘诀、观看绘本《当我安静下来》、巧借标志调音、设计调音标志……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在公共场所内保持安静是一种文明行为。最后通过一首师生对读的诗歌升华本课的主题,引导了学生树立初步公共空间意识。
《我们小点儿声》
第二节课是徐益佳老师带来的《这些是大家的》。徐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从校园里熟悉的公物讲起,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公物带给我们的便利。在了解公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谈一谈如何保护好身边的公物。徐老师同时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我替公物说说话”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替公物说出心里话,号召大家一起爱护身边公物,内化了学生们的规则意识。02
专家引领
教研员俞国凤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并为两节课作出精彩点评:第一节课,俞青青老师能有效运用教材资源,把教材文字、图片作为话题导入,并能补充学生的生活资源;充分开展课前预学,运用视频、文字、案例、数据等多种素材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做个“小小调音师”,让学生通过本堂课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不仅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更是一种文明。第二节课,徐益佳老师能充分链接孩子的已有生活知识,发挥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通过课前素材收集,让学生充分了解身边的公物,用演一演的方式,增强课堂情境体验感,让孩子为身边的公物说出心里话,内化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关于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俞国凤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经常温习课程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