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高华生
“我怕,我要回家!我不想学了!”7岁的祝毓畅两手紧紧抓在泳池边哭着喊着。
一旁的教练正在耐心地鼓励他不要怕,其他小朋友已经把头沉入水中了,慢慢地吸气、憋气,把头放到水里,自己心里数数。不一会儿,祝毓畅已经能憋上一口气,在水里待上一会了。
祝毓畅是萧山区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爸爸在大江东交警大队工作,平时工作实在太忙无暇顾及他。由外婆、奶奶和妈妈带大的小家伙其他都好,就是缺了点儿勇敢和坚强。这次参加免费学游泳的公益活动,祝毓畅爸爸祝淮锋特地给教练华老师打电话感谢。
根据浙江省游泳协会《关于开展“绿跑道”夏季助学公益体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按照杭州市游泳协会制定的《杭州市参与浙江省“绿跑道”夏季助学公益体育(游泳)活动执行方案》,由杭州市萧山区水上救生协会组织实施的“助学公益游泳课”10月7日在萧山区体育中心游泳馆启动。这次公益游泳课的学员都是来自辖区内的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疫情防控志愿者家庭子女、一线交通民警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家庭子女。
“大爱始于心,公益践于行。”作为此次杭州市参与省助学公益活动的7个教学点之一,杭州市萧山区水上救生协会在萧山区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大力支持下,选派了3名有教学经验的教练,利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率先开班,推出了首堂“助学公益游泳课”。
开课伊始,在教学点的教练指挥下,22名小学员列队集合,率先进行了简短的“入学仪式”,由带队教练负责点名,重点强调了“课堂纪律”,提出了安全注意事项。随后,大家排队进入泳池,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学公益游泳课”。
“大口吸气、憋气一会、慢慢吐气、抬头吸气……。”“收、翻、蹬夹、滑一会……”在当天的培训教学中,教练们不厌其烦,言传身教,一个一个动作地讲解,一个一个手脚配合地进行示范,让“初来乍到”的小学员们获益匪浅。
在教练们的带领下,小学员们按照个人基础不同,分组进行“体验”。有的在进行水中呼吸和半陆半水练习,有的在做蛙泳的腿脚和手臂练习。对个别动作“走样”和“不达标”的小学员,教练还为其开起了“小灶”,重点进行辅导,手把手给予指正。短短2个小时的助学公益课,似乎意犹未尽。可以相信,通过日后的继续授课,这群小朋友一定会由“旱鸭子”逐渐变为会扑腾的“小鸭子”,让人刮目相看的。
医院医生章燕,是萧山劲松小学6年级学生朱梓骁的母亲。今年疫情期间,她一医院防疫工作者的后期保障。整个春节期间几个月都没有回过家,陪伴儿子的时间非常少。对于这次助学公益活动她感到很欣慰:“儿子的自由泳速度已经比较快了。希望趁这次机会得到华老师的指导,提高他的蛙泳技术!”
董子墨爸爸妈妈也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10岁的他小小年纪已经养成了非常独立的习惯。平时去学校上课和来上游泳公益课,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来回,不需要大人接送。“我超级喜欢玩水,所以爱游泳。爸爸妈妈是医生,平时很忙的,但他们也会尽量抽时间陪我去游泳馆。参加这次游泳公益活动,听了华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蛙泳动作,我觉得我可以游得更快更远了。而且,在课堂上我还认识很多的新朋友,一起玩水,超级开心!”上完这堂助学公益课的董子墨格外兴奋。
一个良好的开端,预示着活动的成功。“绿跑道”夏季助学公益体育(游泳)活动正在进行。“我们这个教学点一共有22名孩子报名,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学游泳零基础。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尽可能地多学习一点游泳知识,掌握一些游泳基本技能,我们教练主动放弃了个人闲暇时间,克服了各种困难,积极投入到这项助学公益活动中。今天是第一堂课,接下去我们还要安排时间再次授课。”负责本次公益课的萧山区水上救生协会华小洁老师如是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