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等了很久的杭州新划区政策终于落地了!
就在4月9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实施动员部署会议,正式启动了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其实“小道消息”流传已久,从数十位区领导干部调任公示,到区街道办事处换牌,以及以政府为主体的《临平发布》官微注册,种种迹象都做出了佐证。
调整,是为了优化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和资源要素配置,更好地推进杭州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比如之前就有不少人吐槽,余杭区横跨东西,西部的老百姓要去临平办事很不方便,要跨越整个杭州城区。
这次调整,杭州行政区会有哪些变化呢?
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看到了《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一文,简单来说就是:上城区和江干区合并成立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和拱墅区合并成立杭州市拱墅区,重新划分区域成立新的余杭区,新设立临平区和钱塘区。调整后,杭州市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1个县级市。分别是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
而家长更关心的是,行政区划分调整,会对学区划分和教育资源分配产生什么影响?
杭州市副市长王宏对此作出了回应,总结后我们可以看出,行政区划分调整之后,公办学区不会有改动,而新上城区、新拱墅区内的民办学校按照新区范围招生,另外,在过渡期内,余杭区招生范围不变,依然跟往常相似。
那么,几所民办也就有了变化。
比如,原上城区和原江干区的孩子现在可以摇建兰和采实,原下城区可以摇文澜了!总的来说,新上城区整合了江干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强强联合,成为教育强区;而原下城区成为最大赢家,可共享拱墅区的优质资源,现在可摇号文澜、育才、锦绣、观成实验、启正、世外、树兰;新临平区和新余杭区存在过渡期,具体时间还要等政府公布。
到目前为止,在学区政策上,临平、余杭教育资源上将继续除外,暂不与主城教育资源互通,余杭、临平、萧山生源上主城高中,除了屈指可数的分配名额外,仍困难重重。
但从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一大趋势,余杭、萧山与主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