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批试点,杭州12地上榜我们的家乡

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办公室联合发文,公布了个全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杭州12个村上榜!

什么是未来乡村?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未来乡村怎么建?

去年以来,杭州市按照“美丽乡村普惠、数字乡村赋能、未来乡村引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要求,在全国全省率先出台《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杭州市未来乡村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指南(试行)》,细化设计未来乡村建设指标体系和“十大场景”应用要求,坚持市级统筹、县级主体、市县乡三级联动,持续开展比武打擂、比学赶超、达标创建活动,推进打造彰显江南韵味、呈现未来元素、引领乡村共富的标杆型乡村,让美丽的乡村底色、现代的产业形态、包容的文明乡风、配套的公共服务、共享的幸福生活照亮未来乡村,让杭州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下面,一起来看看杭州12个试点村的创建特色吧!

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

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围绕“茶+艺术+数字”,打造创意文化村,布局“一统五化十场景”,以“引领美、生态美、艺术美、创业美”促经济和精神共富,拓展茶园艺术产业空间,努力实现艺术融入乡村、让乡村生活更艺术。

西湖区转塘街道桐坞村

西湖区转塘街道桐坞村,是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桐坞村借着村落形状肖似一颗油桐树的特点,以油桐树“主干支撑,枝繁叶茂”的特点作为发展脉络,通过“一轴、一环、八组团、多节点”规划村庄发展路径,以“古树葱葱里桐坞·茶香幽幽‘小上海’”的主题定位发展未来茶商文化村。

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

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锚定“共同富裕+数字乡村+低碳发展”导向,构建“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平台,打造未来工厂、未来出行、零碳建筑、未来民居、未来驿站五大场景,成为钱江南岸别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型未来乡村样板。

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

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以“萧山未来大地”为定位,以“绿色+农文旅”为特色,以打造共同富裕的农村基本单元为目标,通过退苗还田、招引业态、降围透绿,做好“稻子、柿子、院子”文章,建设融稻香田园、古柿树园、野郊公园、美丽庭院为一体的未来乡村美景。

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

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以“数字+农文旅”为特色,定位“山寺寻禅、山村问茶”,体现茶韵别致,在茶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挖掘、旅游产业发展、乡创人才培育、村级旅游公司运营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乡愁可寄、未来可期”的未来乡村。

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

临平区塘栖镇塘栖村,以“水韵塘栖·富美未来”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要素增值,数字赋能、全景融合,服务为民、共兴共富的发展策略,促进美丽乡村提质增效。

钱塘区河庄街道江东村

钱塘区河庄街道江东村,以“人文、村美、民富”为发展理念,通过数智平台筑基础、特色文化强引领、地方产业促融合等措施,打造“智慧漫居·田城江东”的未来乡村模式。

富阳区春江街道八一村

富阳区春江街道八一村,以“智汇八一,创享未来”为主题,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在“一心一环两带两轴多点”架构下落实“五化十场景”要求,打造共享菜园、共享中心、创客中心,搭建“1+10+X”全域一体化数智平台。

临安区昌化镇后营村

临安区昌化镇后营村,森林覆盖率达82.2%,是一座森林氧吧。后营村依托昌化景-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建设民宿农家乐集群,打造“牧羊谷”乡村旅游品牌,以“越过森野、会见后营、牧光所及、皆为美好”的发展定位,建设乡邻守望、田园牧歌、民俗传承、户外体验、骑行世界的未来村庄。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历史底蕴深厚,以塑造“古风新韵数智人文”的千年古村为目标,将古建筑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结合,依托优质文化景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工匠经济,努力打造集文化融合、产业共享、生态低碳、高效智能的传统村落建设样板。

淳安县富文乡富文村

淳安县富文乡富文村,探索未来乡村教育样板,坚持“可看可学、务实管用”的原则,定位“氧生富文·恋邻里·恋文化·恋生态·恋数字·恋未来”,努力建设美好生活共同体,乡村文旅示范点,美好村居展示区和数字乡村样板地。

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

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未来乡村品牌建设。成立了全市首家村级乡村振兴公司,让“村民变股民”;乡村餐饮、民宿、文创等新型业态应运而生,是杭州市农文旅融合、强村富民的发展样本。

资料/浙江发布、市农业农村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2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