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之际,杭城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最美“逆行者”们又响应号召、迅速行动,毅然冲在战疫第一线,积极参与人员排摸、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工作,让点点微光汇聚成强大力量,照亮战疫的胜利之路。1月29日起,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天目新闻客户端,再次推出《战疫在杭州·最美逆行者》专栏,为平凡而伟大的他们点赞。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增添“志愿力量”。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区域统筹、各方联动、多元融合优势,仅上城区和萧山区就组织了数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到送医送药、物资配送、值班值守、心理疏导、公益宣传等防疫工作中,用一次次贴心的服务,一句句温馨的提示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志愿者用满腔热诚和辛苦付出,在寒冷的季节里筑起一道道“防疫墙”。
李东华是一名医生,也是上城区新杭州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爱人和女儿也成为积极投身战“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除夕这一天,一家三口承担了小区名居民的核酸采样任务。李东华负责核酸采样,女儿作为采样助手,妻子负责后勤工作。“奶奶您好!麻烦您把身份证给我,我扫码登记您的信息后,您就可以做核酸采样了。”身穿防护服、面屏被雾气笼罩的女儿李晓璇气喘吁吁地爬上五楼敲开防控区居民的家门后柔声说道。李晓璇核对登记好居民信息,一旁同样是全副武装的父亲李东华麻利地为居民做完核酸采样后,还不忘和居民道一声除夕快乐。整理好物资,父女俩在社区楼道长的带领下又前往下一户居民家……
蒋金海是蒋金海爱心车队的队长,年起他就奉献在抗疫一线。这次抗疫,蒋金海依旧带领他的队员们冲在前、干在先,持续焕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力。车队担负起九堡、凯旋、丁兰和笕桥4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接送任务。春节期间他们连续奋战10余天,累计出动队员60余人次,服务医务人员余人次。多年开出租车的经验,让蒋金海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医务人员送达目的地,哪怕是导航上没有的犄角旮旯。“感触最深的是医务人员真的很辛苦,最欣慰的是群众都很热心,最大的愿望是疫情不要再发生。”这是蒋金海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萧蓝应急救援中心在接到萧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防疫命令后,迅速集结防疫志愿队,赶赴闻堰街道,24小时轮流坚守在抗疫一线,袁国志便是其中一员。回家路上接到任务迅速调转车头,一头扎进抗疫一线。哪里最需要,他就往哪里去。在戈雅小区搬运物资、卡点执勤,去全员核酸检测的村里承担检测点的人员调配、治安维稳,听闻晚上轮班人手不足,他主动报名值夜班。除夕夜,袁国志已经连续抗疫6天,此时,他是真的很想念家人,当他拨通电话,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你不是说要回家的吗?我们想你了!”袁国志鼻子一酸,不知如何跟孩子解释,他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电话那头他父亲说:“抗疫是大事情,我们等你,疫情后再聚。”父亲的话让袁国志心里一暖,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疫情不退,萧蓝不退,我就不退。就这样,他放弃了春节跟家人团聚的时光,坚守在抗疫一线十余天。
义桥镇大学生寒假训练营由于突发疫情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同学们却套上红马甲,穿上防护服,成立“义生军”学子联盟前往一线战“疫”。训练营团长吴泽楷统筹组织同学们进入战斗岗位:王杰飞参与夜班守楼;虞浙俊负责为隔离群众上门配送物资......成员黄琳琳、黄彬彬和黄晨儿是罗幕村的村民,三个女孩第一时间加入志愿队伍,她们在寒风中站了整整三天,冒着大雨在小区内外忙碌着。“义生军”们用实际行动在抗疫前线发挥青春力量。
施桂红,她是萧山区蜀山街道湖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众多抗疫志愿者中的一名。1月26日傍晚,湖东村发现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作为湖东村村民,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湖东村抗疫志愿者,15天来,她参与卡点蹲点、运送物资、给隔离人员送饭、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每天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超12小时。她说辛苦算不了什么,没有新增患者,全村都橙码转绿码是给他们这些志愿者最好的新年礼物,她说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疫情结束为止。
截止2月12日,上城区全区机关党员、医务人员、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群众组建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余支,累计出动志愿者余人次。萧山区2万余名志愿者深入重点区域开展志愿抗疫工作,累计服务余岗次,服务时长超20万小时,利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购买包括个外科医用口罩、1个N95口罩、套防护服等物资,驰援防疫一线志愿服务工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